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再传捷报,科室团队成功完成了首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将患者颅内的这枚“不定时炸弹”有效拆除。 医院脑血管病微创介入治疗专业组组长林东教授领衔,医院专家朱军主任携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在手术室、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的配合下,成功为一例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了弹簧圈栓塞术。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三天患者就能下床活动,一周即顺利出院。 手术现场 右:林东教授;中:朱军主任;左:赵四海医师 术前:脑血管造影显示的动脉瘤 术后:栓塞后消失的动脉瘤 健康你我知 颅内动脉瘤 1 定义 颅内动脉瘤如同颅内的“不定时炸弹”——病程隐匿,起病突然:在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颅内动脉某个部位的管壁薄弱,在管内血液的冲击下该薄弱部分膨出,进而形成一个凸起的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的死亡或病残率极高,对于个人和家庭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2 临床表现 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种: 1.头痛 常表现为突发性、剧烈样“裂开样头痛”,其中70%为全头痛和颈后部痛;30%为局部或一侧头痛,多位于额部,有定位意义。 2.意识障碍 约有半数的病人有意识丧失,一般数小时后可醒转,但也有部分病人持续昏迷。 3.神经功能障碍 因动脉瘤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失语、偏瘫、记忆力缺失、动眼神经麻痹、视力减退等等。 3 筛选方法 可以通过脑动脉CTA或MRA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初步筛选,但作为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仍为DSA(全脑血管造影术),通过造影可以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动脉瘤颈的宽度,以及载瘤动脉的情况,从而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4 治疗方案及优缺点 1.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动脉瘤栓塞术为主) 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将栓塞材料(主要是电解脱弹簧圈),在X-线透视下,经微导管将弹簧圈放置在动脉瘤内,利用弹簧圈的机械填塞及弹簧圈促成的血栓闭塞动脉瘤,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而治愈动脉瘤。 2.开颅手术(以动脉瘤夹闭术为主) 3.优缺点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优点主要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是费用较高,对技术要求较高; 开颅夹闭术的创伤较大,恢复较慢,但是费用较低; 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动脉瘤的部位及形态决定。 专家介绍 李宁 副主任医师 医院无锡分院神经外科执行主任 擅长: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各类脑和脊髓肿瘤,听神经瘤等),颅神经功能性疾病(面积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各类型脑积水,神经创伤和脑出血的神经外科微创治疗。 学术任职: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 学术研究: 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访问学者,研修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历年于神经外科主流SCI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十余篇;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著二十余篇。 各项荣誉: 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获得者。 (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