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月将过半!特将本月完成的5例血管重建装置(Tubridge,简称TB)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以及2例TB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长期DSA随访结果,汇报如下:

术者:钟书、陈海浚

助手:黄锦丰(南宁医院)、吴杰(医院)、李恒盛(医院)、陶柏成(神经外科规培医生)

病例一:右侧后交通动动脉宽颈脉瘤TB治疗

患者中老年妇女

因“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个月”入院。

既往史:眩晕症

查体:(-)。

我院CTA提示:右侧后交通动动脉宽颈脉瘤

我院DSA:右侧后交通动动脉宽颈脉瘤

拟行TB栓塞术

术前3天双抗:阿司匹林mgqd+氯吡咯雷75mgqd。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调整。

经右侧股动脉:8F指引导管+5F普微森cm中间导管;T-tark支架管+SYNCHRO0.微导丝

经左侧股动脉:5F单弯造影管+泰杰10微导管

中间导管置入颈内动脉末端,泰杰10微导管塑C形预置动脉瘤内;使用TB4.0x35在M1打开,定位在M1起始部,观察显影丝形态调整张力,缓慢推拉释放支架,床突段过弯需轻柔支架外按摩推拉,最后减张释放。

造影显示瘤内造影剂滞留。

微导丝支架内按摩,各角度观察,支架贴壁好。

填入泰杰弹簧圈3d、4.5x12,动脉瘤消失。

术后复苏清醒,患者无明显不适。

术后阿司匹林mgqd6个月,氯吡咯雷75mgqd3个月。

术后6个月复查DSA。

病例二:左侧后交通动动脉瘤多支架栓塞后复发TB治疗

患者中老年妇女

因“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6年复发”入院。

患者于年6月因SAH在我院行左侧后交通段动脉瘤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年10月行右侧后交通动脉瘤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

一年后DSA复查均无明显复发

3年后DSA复查:左侧后交通动动脉瘤复发

予行左侧置入ped4.0x25,术后即刻影像

Ped术后1年DSA复查::左侧后交通动动脉瘤未愈,右侧无复发,停双抗。

Ped术后2年DSA复查::左侧后交通动动脉瘤复发,右侧无复发。

予行左侧置入TB4.0x45,术后即刻影像,动脉瘤消失。

术后复苏清醒,患者无明显不适。

病例三:未破裂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TB治疗

患者中年妇女

因“头痛1年余”入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医院行头颅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无影像片)

我院DSA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

标准双抗治疗3天,全麻下行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TB治疗

6F长鞘+5F普微森cm中间导管;T-tark支架管+SYNCHRO0.微导丝。

T-tark支架管到位,TB3.5x25在M1打开5-7mm,回拉定位在脉络膜前动脉,稍推挤释放,观察支架显影导丝形态,避免推挤力量过大损坏支架结构。

转换工作位,根据显影丝形态维持好推挤力度。过弯稍推拉,最后回拉释放,顺利过管,不同位置造影观察支架贴壁好,无需微导丝按摩。

TB远端没有覆盖脉络膜前动脉,术后即刻造影瘤内造影剂滞留。

术后复苏清醒,患者无明显不适。

病例四:未破裂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眼段多发动脉瘤TB治疗

患者中老年妇女

因“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1月余”入院

既往史:医院住院期间诊断“高血压病”,出院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详。

查体:BP:/85mmHg,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当地头颅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眼段多发宽颈动脉瘤

我院DSA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眼段多发宽颈动脉瘤;左侧前交通微小动脉瘤。

标准双抗治疗3天,全麻下行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眼段多发宽颈动脉瘤TB治疗。

6F长鞘+5F普微森cm中间导管;T-tark支架管+SYNCHRO0.微导丝。

微导管、中间导管通过动脉瘤工作位

TB在M1打开工作位,选择TB4.5x25

支架锚定工作位,不强求头端完全打开,预留回缩空间,维持适当张力缓慢回撤打开。

支架通过动脉瘤工作位,发现支架偏短,稍回撤支架,在动脉瘤以远5mm左右锚定,由于锚定距离短,操作过程需要一直维持一定张力,避免支架滑脱到动脉瘤内。

支架落地工作位:近端在转弯前释放(需要维持适当张力,不能大幅度回拉释放),贴壁好。

术后即刻造影两个动脉瘤内均有造影剂滞留现象。

术后复苏清醒,患者无明显不适。

病例五:颅内多发动脉瘤TB、LEO治疗

患者中年妇女

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动脉瘤1周余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规律口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1#qd、吲达帕胺1#qd,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查体:BP:/88mmHg,神经系统无异常

外院头颅CTA提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我院DSA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标准双抗治疗3天,全麻下行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LEO支架辅助栓塞+右侧后交通动脉瘤TB植入。

LEO2.x25半释放在瘤颈出推挤呈弹簧形状,AXIUM3D、、2D38。

长鞘+国产天巡5Fcm中间导管;TB3.5x20在载瘤动脉膨大处推挤,支架在床突段转弯前释放。

术后复苏清醒,患者无明显不适。

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TB治疗后长期DSA随访结果如下:

病例一: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TB术后2年DSA复查治愈,眼动脉无影响!

病例二:颈内动脉岩段假性动脉瘤TB术后半年DSA复查,动脉瘤有所缩小!

男性青年,因“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动脉瘤栓塞术后4年余”入院。

年因“右侧口角歪斜,伴听力下降半年”在我院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假性动脉瘤,行3个覆膜支架桥接治疗术

年DSA复查提示动脉瘤复发。

年1月置入TB6.0x45,术后即刻造影

TB术后半年DSA复查:动脉瘤有所缩小,支架内可疑附壁血栓形成,继续双抗,加他汀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108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