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博览群术带来医院管生教授团队应用WILLIS?颅内覆膜支架治疗大囊、窄颈、喷射征颅内动脉瘤经验一例,欢迎阅读!

患者信息

女,43y,医院住院,查视力未见明显异常,查脑MRI+MRA回示左侧颈内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为求进一步治疗,我院以“左眼复视待查,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预防接种不详,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术前诊断

复视查因

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

诊断依据

患者病史及影像学检查

诊疗计划

完善DSA造影

择期治疗

瘤体信息

术前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窄颈,大囊,伴有明显喷射征。

术前3D造影测量:瘤颈宽4mm,瘤体最大径22mm,远端血管直径2.1mm,近端血管直径2.5mm。

术中过程

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台上,常规双侧腹股沟区消毒铺巾,全麻并全身肝素化,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7F90cm长鞘,5FNavien导管路径图下结合0.14微导丝及enchlon10微导管跨越瘤颈将Navien引入瘤颈处。路径图下,将echelon10微导管头端塑形后配合微导丝将微导管头端预留于瘤囊内。

选择3.5×16mmWILLIS?颅内覆膜支架在微导丝导引下跨越瘤颈,准确定位后,工作压下充盈球囊释放支架。对比造影,动脉瘤基本未见显影。依据动脉瘤尺寸先选择25mm×50cm-Axium3D2枚、22mm×50cm-Axium3D3枚、20mm×50cm-Axium3D1枚成筐圈填塞动脉瘤。

术后复查造影动脉瘤未再显影,工作位行全脑血管造影示载瘤动脉及其远端分支显影无异常。以微导丝配合撤出栓塞微导管,X-perCT颅内未见新鲜出血。术毕。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苏醒,神经体征检查无异常,返回病房。

术中图像

▲点击查看大图

工作压下充盈球囊,释放支架。

▲点击查看大图

WILLIS?支架释放后,依次填入弹簧圈。

▲点击查看大图

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未见显影,载瘤动脉及其分支显影通畅。

术者体会

对于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尤其是床突上段大囊、窄颈并有喷射征的动脉瘤,无论是出血、占位效应还是缺血,其治疗无疑是一个挑战。

针对此类床突上段、窄颈、大囊、具有明显喷射征的动脉瘤,采用传统激光雕刻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编织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都难以在瘤颈口完全纠正喷射征的异常血流,且容易复发,治疗效果不佳。如果适合覆膜支架,有可能降低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其治疗的关键是在瘤颈口有效持久的纠正血流动力学。对于床突上段大囊、小囊、窄颈并有喷射征的动脉瘤,只要解剖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首选WILLIS?颅内覆膜支架,进而详细显示瘤颈口附近载瘤动脉的解剖及精确测量,以评估手术可行性和风险,若难以实施或风险巨大,再考虑多密网支架+圈,或复合手术。而对于瘤颈宽,有明显拐角,路径迂曲,以及有重要分支的结构,不适合WILLIS?覆膜支架,可选用密网支架。

术者介绍

管生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和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质控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脑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脑卒中学会河南分会第一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南省放射学会常委、头颈学组组长等学术兼职。发表论文篇,其中SCI收录23篇。曾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编专著两本。担任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JVIR、CVIR、ER等国际知名专业杂志Reviewer。

END

推荐阅读:

博览群术|医院曲友直教授应用WILLIS?颅内覆膜支架治疗眼动脉段血泡动脉瘤博览群术|浙江大医院使用WILLIS?成功治疗颅内破裂孔段动脉瘤经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109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