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玉说,“从最早的30多张床位,五六名医生,发展到今天120张床位,19名医生,其中3名博士、12名研究生,平均年龄在45岁以内,都有赖于的支持和团队的自我要求 昨天下午正在病床上筹划着回家邀请亲朋相聚,共同庆祝重拾健康的他,对这两件事的发生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我现在和没生过病的正常人一样,感觉不错听医生说,我这样心脏长在右边的,几百万人里可能只有一个,而且又是不多见的脑动脉瘤破裂后能够完全康复的人,说明我很幸运,也是我遇到了好医生” “患者的动脉瘤直径约5毫米,属于中等大小,也是破裂几率比较高的大小,而且位置比较深按照医学统计,脑动脉瘤首次破裂的死亡率约30%,再次破裂的死亡率会增至60%-70%,第三次破裂,生还希望极为渺茫”陆培先天性鳃裂瘘松说,“加上这是一位‘镜像人’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偏瘫、说话不好等阳性指征,这些都给这台手术增加了很多不寻常的意义” 什么是“镜像人”? 9月25日下午,王先生被推进手术室此后近一个小时里,所有治疗都按照“常规”实施:麻醉、穿刺、造影、置管但是,当导管“前进”至主动脉弓时,三位“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患者的主动脉走向与多数人不同我们在台上判断很可能遇到了‘镜像人’,随即调整了导管走向,从患者身体右侧继续推进导管结果证明,患者确实是一位心脏长在胸腔偏右位置的‘镜像人’”陆培松说,“除了心脏,患者的肝脏、大动脉、阑尾所在位置,也与普通人相反” 作为神经外科主任,行医30多年的李巧玉同样很看重这台手术,不仅因为这是他先天性淋巴管瘤第一次亲手为“镜像人”手术,也因为成功实施手术需要的“天时、地利、人和,科室里都有了” 考虑到王先生的病因、症状,神经外科会诊后决定为他实施微创手术:股动脉穿刺后置入长约1.8米的导管,抵达脑部动脉瘤后植入特制弹簧圈将动脉瘤“堵死”这种微创手术是国内比较领先的技术,多年科研探索和临床实践后,作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市一院神经外科,操作这一手术也较成熟但为了确保无虞,科主任、主任李巧玉,科副主任、主任陆培松,科副主任、副主任陆新宇决定一起上台,为王先生除掉脑部这颗“不定时炸弹” 事实上,从去年到今年,市一院神经外科就曾通过一次手术拆除了63岁黄姓患者脑部两侧的两颗“不定时炸弹”,也曾通过置入颈动脉支架,淋巴管瘤能根治挽救63岁卢姓老人的性命经过多年实践,该科已经在微创治疗脑血管病症方面颇有心得,尤其在脑部缺血性治疗上有了“夹层颈动脉瘤栓塞”等一批研究成果进入临床,使该科在这一领域领先省内同等级的神经外科此外,该科还在脑部肿瘤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正在“靶向治疗”领域进行新的科研和临床探索(朱研崔骏) 今天,45年来第一次住院治疗的王先生就将离开市一院这次住院让他有两个“收获”:脑部破裂的动脉瘤经过一次微创手术,被彻底治愈且没有留下后遗症;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心脏、肝脏和大动脉在体内的位置都与绝大多数人相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镜像人” 镜像人是指“心在右肝在左”五脏六腑全对调,就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一样人体主要内脏“心、脾、胃在左鳃裂瘘管外瘘口位于,肝、胆在右”是常识,认为“镜像人”的情况极为罕见,且所有器官都长反的出现几率只有几百万分之一不过,“镜像人”的生理功能一般与正常人一样医学上一般认为,造成这种器官换位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体内基因的一个位点出现突变,且只有两人的变异基因同时遗传给孩子,孩子才会是“镜像人” “逼迫”王先生生平第一次住院的,是今年9月24日傍晚,他脑部中央较深位置的一个动脉血管上的动脉瘤破裂了,这让他出现了头痛、呕吐等症状在扬中的检查后,被紧急送往市一院治疗急诊诊察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王先生于次日凌晨被送入市一院神经外科 [:yfs001] “我们科每年救治100多例脑血管疾病,像这样的特殊病患,时常会发生这是对我们业务的考验,也是平阳霉素对技能的磨砺被评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就表明我们的临床、科研、论文及人才队伍建设上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现在也可以说是科室发展的黄金季” 014-10-09 07:33:22.0微创“堵死”动脉瘤 “镜像人”痊愈出院微创;堵死;动脉瘤;镜像人;痊愈;出院滚动读报/enpproperty 为“镜像人”实施手术,最大难度在于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导管推入的临时改变,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可能出现医生认为动脉穿刺出现偏差,甚至因为延误导致意外的发生但“幸运”的王先生有三名的保驾护航,得以在3个多小时的手术后平安回到病房 科普知识 白癜风早期症状能彻底治愈好吗白癜风的偏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yy/8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