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要终点:每年因心衰入院次数的变化分别为-0.49和0.05(p <0.05),nt-pro-bnp的变化分别为-69和129.5(p = 0.02);bat组患者收缩压低于基线状态,对照组未见降低

bat可通过激活颈动脉压力感受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并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使患者获益早期试验曾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对bat效果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评估,但总体结果为阴性该试验中多数有效性终点具有主观性,因此可能存在偏倚未来试验可以通过设置假手术对照组来解决这一问题

bat组主要安全性终点(不发生重大不良神经或心血管事件)比例为97.2%两组患者均有血肿发生分析显示,bat组主要有效终点率高于对照组:nyha等级改善(55% vs. 24%,p = 0.002),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59.6 vs. 58.1 m,p = 0.004),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得分改善(-17.4 vs. -19.5,p <0.001)

试验共颈动脉体瘤图片纳入146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5岁,女性占14%,糖尿病患者占35%;平均6分钟步行距离为~303 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5%;86%接受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32%的患者接受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79%的患者接受了acei/abr,86%的患者接受了β受体阻断剂,55%的患者接受了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试验纳入标准:nyha iii级心衰;lvef≤35%;患者需接受长期稳定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静息心率在60 bpm~100 bpm之间;收缩压≥100 mm hg;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功能能力损害,6分钟步行距离在150~450 m之间;满足bat植入条件;双侧颈动脉分叉在下颌骨水平以下;不存在因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使颈总动脉内第二鳃裂囊肿部或远端直径降低(≥50%)的情况排除标准:近45天内发生过急性肺水肿的nyha iv级心衰患者;试验前3个月发生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晕厥、脑血管事件或心脏性猝死(包括恰当的icd治疗);纳入前90天植入起搏器或icd;纳入前6个月植入crt,或未来90天内将植入该装置;已知或疑似存在压力感受性反射失败或自主性神经病;先前颈动脉窦区域手术、放射或血管内支架植入使该区域无法放置导线;正在接受强心药治疗;预期寿命40 kg/m2;尚未控制的有症状心动过缓;曾有或正在考虑实体器官移植;因哮喘需长期药物治疗;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或限制性肺病;非心血管疾病干扰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活跃的恶性肿瘤;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研究者将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第二鳃裂囊肿分配到bat+最佳药物治疗组(n=76)或单纯最佳药物治疗组(n=70)植入bat后,研究者会根据风险比与血压反应逐步上调刺激强度平均随访6个月

该试点试验表明,bat加最佳药物治疗对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最佳药物治疗但我们仍期待来自大型研究的临床结果

2015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试验比较了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治疗(bat)用于慢性收缩性心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初步研究已显示bat可使有症状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获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yy/8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