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为副神经节瘤的一种,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的颈动脉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生长缓慢,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5%~10%属于恶性。年9月14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七届华北血管论坛(NEC)上,来自西安医院血管外科的刘建林教授就无血颈动脉体瘤切除技术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临床表现

颈部下颌角下方无痛性肿块,多数生长缓慢,发生恶变或瘤体内变性者,短期可迅速增大。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压迫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甚至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压迫舌下神经出现伸舌偏斜,压迫交感神经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等。

检查和诊断

颈动脉体瘤检查通常有超声检查、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和CTA三种方法

超声检查:可见颈动脉分叉水平回声不均的圆形实性肿物,边界清晰,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宽,肿物内血流丰富。

选择性颈动脉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典型表现为颈内、颈外动脉起始部杯样增宽,颈内、颈外动脉间密度增高的软组织影,呈多血管病变;滋养血管来自颈外动脉分支;颈动脉分叉处狭窄等。

CTA:可显示肿块范围、部位以及与血管间的关系,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颈动脉体瘤诊断方法

颈部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伴或不伴压迫症状,部分可闻及杂音或触及震颤,结合Fontaine征及超声、CT提示颈动脉分叉处密度增高阴影,动脉造影见颈总动脉向浅侧移位,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开,肿瘤血管丰富且与颈内或颈外动脉交通,多可明确诊断。

治疗和效果

彻底手术切除为治疗的主要方法。由于瘤体血供丰富,病变部位特殊,手术风险大、出血多。术前超选择栓塞供瘤动脉。手术方式有肿瘤剥离术、肿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

颈动脉体瘤手术的难度在于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及可能发生的脑缺血。术前动脉栓塞可以减少瘤体供血和术中出血,有利于分离并保留颈内动脉。

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的要点在于通过颈动脉造影,确定瘤体的供血动脉,并在路经图下,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栓塞供瘤动脉。

常用的栓塞剂是聚乙烯醇颗粒(~μm),其应该与造影剂混悬2ml,经导管缓慢,低压,匀速注入,透视下造影剂停滞,返流,停止注入,退出导管。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栓子逆流颅内动脉。

纳入统计的全组16例,Shamblin分期为:Ⅰ,Ⅱ型瘤体剥离10例,Ⅲ型瘤体剥离加颈外动脉切除4例;肿瘤切除并人工血管重建术2例。全组(16例)均术前栓塞,无栓塞并发症发生,栓塞后1-~4天手术。结果显示,手术中无输血病例,手术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例(ShamblinⅢ型)。

总结

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但血管丰富有恶变可能,应明确诊断,尽早切除。颈动脉体瘤诊断的金标准是颈动脉造影。手术治疗时,术前超选择栓塞供瘤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

《门诊》杂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74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