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阵雨转大雨。

上午十点许,诊室走进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

——星期二

患者男性,56岁,右耳前红肿热痛一周。

体格检查:右耳前一脓肿约2*2CM,波动液感。

病史:自孩童起开始感染,成年后甚少发病,一周前自觉右耳前疼痛,未积极进行治疗。

诊断:感染型先天性耳前瘘管

治疗上于脓肿切开排脓,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时换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支持对症治疗。

什么是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1、.腮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1腮沟封闭不全所致。大多数单侧或双侧瘘管患者与后代相同。

先天性耳前瘘管分单纯性、感染型和分泌型。

感染型占先天性耳前瘘管发病的82.58%;分泌型占3.87%;单纯型占13.15%。

其中,单纯型终生不发生感染,可不比手术。

瘘管的开口很小,多位于耳轮脚前部,其次为耳轮脚基部、耳前部。

大多数可见于这3个部位,少数可在耳廓之三角窝或耳甲腔部。另一端为盲管。

瘘管深浅长短不一,通常在1-1.5cm,可见分支,常见分支三处:

上方一支有的扩展至耳轮内上约0.5cm处;

另一支可延伸至耳轮脚;

下方一支扩大呈囊袋,感染后的囊袋全被破坏,黏连纤维素或肉芽组织增生,其表皮往往呈暗红色,有的深入耳廓软骨内,有的可深展入外耳道深部,或向外到达乳突表面。管腔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有什么症状?

一般无症状。无症状无感染可不作处理。

外口为皮肤上的一个小凹,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少量乳白色皮质样物自窦口溢出,有微臭,局部微感瘙痒不适。

若有感染时,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溢脓液,重者周围组织肿胀,皮肤可溃破成多个漏孔;排脓后,炎症消退,可暂时愈合。但常反复发作,形成瘢痕,多见于耳屏前上方发际附近,瘘管深长者,可影响耳道软骨及耳廓,一般不波及耳后沟及耳道骨部。

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皮肤可发生溃烂、结痂,创面可长期不愈合或形成数个溢脓小孔。瘘管甚长,伸展较远,如深部发生感染,可在远离瘘口处发生脓肿。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治疗

感染前:

没有感染过的瘘管不要挤压,如有分泌物可应用医用酒精擦拭瘘管口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感染期:

应用抗生素治疗;

饮食上避免辛辣油腻刺激及牛、羊、鸡、鹅肉海鲜等,防止炎症加重;

若形成脓肿,则需要进行脓肿切开排脓,待炎症控制后再进行手术;

手术时可在瘘口处作梭形切口,顺耳轮脚方向延长,沿瘘管走行方向分离,直至显露各分支末端。

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及注意盲端。若有炎症肉芽组织可一并切除,如皮肤已经溃烂,但溃烂面积不大,可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将瘘管及皮肤溃疡面一并切除,然后缝合皮肤,可达到治愈目的。若皮肤缺损过大,可在刮除肉芽之后植皮或每天换药处理,创面二期愈合。

手术后:

术后注意伤口的保护,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jewelhuang

感谢有您的支持!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贵州百灵康妇灵胶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67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