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奉节鹤峰乡青杠村第一书记李跃荣侧记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文/记者刘辉李文特约记者刘圣宇

“这是青杠,承载着辈辈青杠人淳朴的乡土情怀,厚重的乡土气息,不屈的青杠精神,美丽的青杠畅想......”

看着电脑上刚敲完的《青杠吟》,李跃荣不经意露出笑容,内心如波涛大海般澎湃。

从重庆医院麻醉科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到成为奉节鹤峰乡青杠村第一书记,巨大的角色转变曾一度让李跃荣感觉不适,但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体验,她已经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和土地上这群淳朴的村民。

这位凡事“先夸”的第一书记,用“心”感化了村民。

在走访农户的李跃荣。

以心换心

心的呼唤换来共鸣

“从未在农村待过,怎么做好农村工作呢?”从接到担任奉节鹤峰乡青杠村第一书记通知起,李跃荣的内心顾虑重重。但投身于这全世界瞩目的脱贫攻坚事业,参与历史长河中为数不多却富有意义的事业,她又心存使命感。

怀着忐忑和希翼,年3月19日,李跃荣来到了青杠村。对于这个不在农村长大的书记来说,做农村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她所料。入村第二天,李跃荣就碰到了村里最棘手的事情。

要致富先修路。青柳产业路沿江而建,涉及青杠村和柳池村,按照预期,这条路的修建意义非凡,有助于促进这一带的发展,但要毁损肥沃的农田,影响村民果树及蔬菜带来的收入,且没有任何补贴。村民难以接受,导致测量工作难以展开。

听不懂村民的方言,也不了解村民所困扰的事情,李跃荣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在多年的党政经验加持,李跃荣迅速冷静下来,理清思绪。

她一边安慰村民“肯定有解决办法,不要着急”,一边跟村支书李仕选商量解决办法。随后,青杠村立即召开了干部思想统一会,次日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

在村民代表会议中,看着不理解修路没有赔偿的村民们情绪很激动,李跃荣站了起来,为村民们端茶递水。

“李书记,哪能让您来忙活这些!”

“这有啥,你们还想添茶的跟我说哈!”

在这一忙一聊之中,村民的激动情绪开始平复下来,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代表们的态度开始转变——修路是民生大事,造福子孙后代,得支持。于是,接下来的村民代表大会顺利了很多。

“村民们都很朴实。”

提起村民,李跃荣总是饱满夸耀。她总结村民起初有反对意见,的确是太心疼果树和土地,但他们心里知道修路是好事,只要耐心倾听、好好交流,他们都会转变态度。

随着走访和公众事务的增多,李跃荣越发感受到村民的善良与淳朴。每次走访,村民们都笑盈盈相迎,拿出自家的土特产让她品尝,心疼她这个大城市来吃苦的书记,这让她感动着。

村民的热情和温暖打消了李跃荣的担忧,她下定决心将满腔的热血奉献给这片充满深情的土地,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助推青杠村的脱贫攻坚事业。

在不断的政策学习和实践探索中,她发现,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得用心待他们,只要你用心对待她,他就用心待你,以“同理心”去倾听诉求,解决问题,自然能得到他们的尊重。

在网格走访中,她还特意总结出一套“走访方法论”:

见面先问好,眉眼带着笑,我心换你心,设身处地想。开口说目的,步骤按“六子”,不嫌农家贫,不嫌板凳脏。可以面对面,可以肩并肩,可以问亲人,可以唠家常……

这首充满趣味的打油诗在党政干部中广为流传,成为青杠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走访标准。

正在走访农户的李跃荣。

交心关心

心的赤诚换来理解

作为一名资深医疗工作者,李跃荣打算将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特长奉献给这片土地。无论走访,还是召开群众院坝会,她都悉心关心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替他们解决各种医学困惑,指导健康饮食和科学用药,甚至联系原单位开辟“绿色通道”进行挂号、手术等。

12岁的向如意,患有先天性耳前瘘管,已经在奉节县治疗多次,但都没有得到根治,反复感染。向如意每天被瘙痒和流脓折磨,身心俱疲。家人希望到重庆医院治疗,李跃荣立即联系单位安排检查和手术。向如意手术后回村后,李跃荣主动帮忙换药,并指导用药和伤口护理,常常和手术医生联系反馈病情。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向如意的伤口逐渐愈合,耳前瘘管终于得到了根治。看着不在流脓的手术部位,她长长地松了口气。

为了帮助解决贫困村棘手的医疗疑难病症,重庆医院已联动村、镇着手开展义诊、远程医疗,建医院就诊绿色通道。在这个工作中,李跃荣有心希望能推一把力。

在广袤的农村,除了推动基础的工作外,村里干部的工作更多是走进每家每户,解决各种零碎的问题。除了在身体上,李跃荣做好保健;心理上,李跃荣也要实时抚慰。

前段时间,有位村民对村干部意见大,很多村干部和工作队轮番做了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这位村民就是不满。

直至,一个偶然的转机出现。

一天,这位村民出现在村里新建的垭口坪广场上,村干部赶紧通知李书记,她立即走出村委会大厅,向该村民做了自我介绍,并希望去他家看看。

经过两个小时的悉心倾听,李跃荣终于把脉清楚问题的关键。由于孩子因眼疾而残废,父母担心孩子今后的生存,想给儿子独立成户,领取国家低保,享受相关政策。但由于他们家整户条件相对不错,不在低保保障范围内,因此村支两委一直没有同意。同时,因为房产证未到手,不能办理养老保险也是该户怨气大的原因之一。

摸清状况的李跃荣“步步为营”,攻心为上。

起初以“夸奖”入题,表扬孩子学习好,在学校表现突出,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这得益于父母的悉心教育。听到李跃荣的一番表扬,这位村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随后,李跃荣跟他分享了残疾人政策,询问孩子是否享受到,并表示,今后,孩子如果需要帮助,凡是符合相关政策帮扶一个都不会少。听到李跃荣的悉心关怀,村民开始向她交心。李跃荣引导他思考,让他认同孩子需要自力更生,不能完全靠父母来规划。

“娃儿今后有能力了,你们才能安心。”

其实父母最担忧的莫过于孩子的生活,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村民的内心。

“以后有啥困难,都可以找我,即便我不在这儿了。”

离开之前,李书记真诚地说道。她表示会把村民反馈的事放心上,并向相关部门反馈。村民长久以来的“怨气”顿消,直夸李书记说话就是不一样。

庆祝建党98周年,青杠村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党心民心

心心相通换来工作畅通

驻村不久,李跃荣发现老党员们工作积极性特别高,无论多么偏僻的地方都能准时参加会议,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农村情况特殊,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还有待加强。

“党员同志们组织观念强,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懂得奉献和取舍,在青柳产业路修建中群众工作做得很好!”

召开党支部会议时,李跃荣又玩起了“夸奖”法,整个会议氛围瞬间被炒热了。看到大家兴头正足,她才提出工作存在随意性,缺乏周全安排。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也欣然接受。

在随后的会议过程中,李跃荣强化党组织观念,从思想到行动提高党员的意识,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帮助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理清工作现状,探讨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并要求党员定职责、给承诺、做表率,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

遵循党务与村务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大家就展开了有效的讨论,商议了人饮工程水管护制度及水资源的使用问题、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沿江公路存在清扫问题和村容村貌问题四大当要问题。

会议结束,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开始了浩大的整改工程。

查看水池是否有漂浮物、青苔、树叶和昆虫,是否干涸需要抽水注入;组建村民清扫公路沿线的清洁;关爱独居老人的房屋情况,该修建的责令修建;动员群众清理存量垃圾,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各项工作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集中整改,旧日的乡村呈现出自然和谐、干净清爽的美丽风貌,李跃荣的工作表现得到了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跃荣的提倡下,青杠村的“四访”工作同样有了新的突破。

在深度脱贫攻坚阶段,奉节县大力推行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机制,为村民提供教育、医疗、住房、产业等多方面的支持。

在大多数时候,这四支队伍“单打独斗”。李跃荣发现干部们走访,发现村民存在健康问题和教育难题,没办法立即解决。经过反复探讨,最终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决定实施“教师、医生、干部、群众代表联合走访”,在走访中发现问题,集中整改。

“联合走访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这一做法有效不仅解决了单独走访不能解决多重问题的局面,还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对方技巧,提升所有走访团队的群众工作能力。

峰乡青杠村党支部召开会议。

心心相应

呼应心声换来上下齐心

自从踏入青杠村,李跃荣走遍了全村在家贫困户,并电话联系每一位不在家贫困户户主,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反馈。把自己负责的40户网格内村民走得从陌生到熟悉。

持续的走访工作让李跃荣跟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她的内心多了几分牵挂。每天工作忙忙碌碌,3个多月的时间回家过3次,分别是清明节、端午节和五一节。

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孤独是他们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村里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还有待提升。曾经一位小孩的话让她内心沉重,村里没有人跳舞,他连交朋友的机会都没有。

“乡村比城市更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振兴。”李跃荣下定决心。

5月13日,聚焦青杠村发展包含党建、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青杠人物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jg/79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