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癌 外耳道癌(externalauditorycanalcarcinoma) 外耳道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其他包括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基底细胞癌等。好发于中老年。临床表现为外耳道软组织肿块伴溃疡,耳痛、出血、面神经麻痹等。 1.外耳道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图1A、B),可伴耳旁及腮腺淋巴结转移。 2.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本病无骨破坏时,难以与其他软组织肿块,如良性肿瘤胆脂瘤鉴别;合并骨质侵蚀时,需与恶性外耳道炎等鉴别(表1)。 图1外耳道癌 男,64岁。A.轴位扫描,右外耳道不规则软组织肿物(白箭);B.冠状位MPR,外耳道下壁宽基底软组织肿物(M)并向鼓室膨隆,邻近骨质侵蚀表1外耳道病变的CT鉴别要点 疾病 临床病理特点 CT特点 外耳道闭锁 可为宫内损伤所致鳃器发育异常,可伴耳郭畸形,传导性听力障碍 耳郭小,外耳道狭窄或缺如,可伴鼓室及听小骨畸形、面神经异位,内耳一般正常 外耳道癌 外耳道肿块及出血、溃疡,老年人 浸润性肿块+骨质破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外耳道骨瘤 常为峡部外侧,呈黏膜下质硬肿物,覆盖的黏膜正常 宽基底骨性密度肿物 外耳道内侧部纤维化 60%另双侧性,为慢性炎症形成肉芽组织所致的炎症后纤维化,好发于50岁左右,传导性聋,激素及抗生素治疗有效 外耳道内侧部新月形软组织影,鼓膜被覆盖,无骨质改变及鼓室异常 第一鳃裂囊肿 黏膜下囊性肿物 位于外耳道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 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 单侧或双侧,鳞状细胞角化栓,角化物呈层状排列,见于慢性鼻窦炎及支气管扩张患者,20岁 多为双侧性,外耳道软组织肿块、蜂窝织炎,外耳道轻度扩大,但无骨质破坏,无明显强化 坏死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肿胀及炎性改变,绝大多数有基础疾病,糖尿病最常见,少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70岁,常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外耳道软组织肿块、炎性病变征象、骨质侵蚀,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外耳道胆脂瘤 鳞状细胞脱落与角化形成,外耳道黏膜可见炎症 下壁与后壁最常见,黏膜下肿物,可有骨侵蚀及骨碎片(50%),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I?Ⅲ期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hl/106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