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90621/7235763.html

7月11-14日,广西南宁,第十三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成功召开。会议全面展现了中国血管外科领域近一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更高,更精,更好”三方面展现了中国血管外科人的精神风貌。中国南方血管大会作为中国血管病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的盛会之一,正持续引领着中国血管病事业的快速发展,让众多的医生、学者博采学术,获得启迪,开拓视野,收获友谊。

会上,血管资讯对陈忠教授进行了专访,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

1.陈教授,您好!请您和我们谈谈国内近些年主动脉夹层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

陈忠教授

中国血管外科,尤其在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面,近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尽管还没有尽善尽美,但整体发展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在主动脉夹层方面,可以说我们更多的为世界血管外科做了贡献。原因是第一,我们国人基数大,主动脉夹层患者数量多。第二,国人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相较西方人更低,更年轻。因此相对来讲,我们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会更高。

这些年,很多中心在治疗主动脉夹层方面做了多项有益尝试。从跟着西方发达国家做大动脉支架植入,到产品、技术不断更新进步,我们在腔内治疗领域取得了质的突破。

不仅仅在技术上,也在于我们的产品研发上。我们掌握了国际上现有的各项技术,如腔内大动脉支架植入,烟囱技术,开窗技术,甚至是分支支架技术。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基于我们医生的研发,开拓了很多新的内容,如术中开窗,相较于预开窗,这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在特殊解剖环境下,预开窗可能出现对位不准,甚至失败的情况。

术中开窗,无论是激光还是针刺,还是其他条件下的开窗,都在不同的中心有不同的研究与进展。我认为我们比世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做了更多的探讨。在穿刺技术方面,我们自主研发了有特定球囊固定的穿刺针,在有固定球囊穿刺针的引导下进行穿刺,不仅有利于临床术中开窗,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开窗准确性。我们还有了自主研发的分支支架,这些国产支架大大地丰富了医生的选择,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进步和产品进步的基础。

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对世界主动脉夹层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我国主动脉疾病患者人群数量大,大量复杂疑难病例在许多中心开展,想问问您,如何在国际上让中国的血管外科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陈忠教授

尽管我们现阶段有了某些程度的创新,无论是技术,还是耗材,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主要是不能忽略法律法规和伦理的问题。无论是预开窗,还是术中开窗,很多技术实际是超适应症应用。

尽管所有的创新、技术改良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我们应该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不能因为盲目追求创新,肆意而为。所有的工作应该建立在对得起患者,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衣,对得起我们所从事的专业的基础上。

同时我们的工作需要做得更加细致、扎实,尤其在后期随访方面,力争获得更多令人信服的、可靠的、正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这样才能把大量患者管理得更加精准,数据更加可信。

因此学会也在大力推进和积极倡导,希望能在我们行业领域建立健全很好的基本规范,希望大家专心专注于脚踏实地的工作。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正规化,确实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但这些都很重要,应该提醒每一位从业人员注意。

3.谢谢您,最后想请您谈谈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忠教授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专注病因学研究。目前主动脉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没有对因治疗,主动脉夹层也好,主动脉瘤也罢,要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迎来真正的微创治疗时代,或者无创治疗时代。

正如我之前提过的从治已病到治未病,要怎样做到呢?首先要把病理治疗、器官治疗提升到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必须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脑洞大开”的时代!

还有机器人代表的大信息时代,智能时代。我相信未来可能不一定需要人来操作,也许就像吃药一样,顺着真腔找到破口,进入假腔使其形成血栓,破口自然就闭合了。我相信这些可能就是未来的治疗方式,但目前我们还得要脚踏实地做好我们的工作。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很难赶上了,但是我相信终会有一天,医学的发展会实现这一切。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陈忠教授

陈忠,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院学术和学位委员会重要成员之一。

目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创始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十余个国家一级学会中任重要职务;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终审专家评委、“中华医药卫生发展促进学会华夏医学奖”终审专家评委,“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要奖项和课题的评审专家。从事血管外科事业30多年,是目前活跃在血管外科界的著名的、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权威专家。

擅长各种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开放手术治疗与腔内治疗,在血管腔内技术和开放手术相结合,治疗血管疾病方面有较高造诣,受到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

主要诊疗疾病包括:主动脉疾病(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缩窄等);头臂血管病变(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狭窄-闭塞病变,颈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颈动脉体瘤等);各种类型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肾动脉型、主动脉型和混合型大动脉炎);各种类型的肢体缺血疾病(主髂动脉、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腋动脉、肱动脉、尺桡动脉等);内脏器官动脉病变(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腹腔干动脉狭窄与闭塞;内脏器官动脉瘤等);各种类型周围动脉瘤;布—加氏综合征;各种累及血管的肿瘤;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科学研究方面,陈忠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展开窗技术、分支型支架技术、烟囱技术、三明治技术等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领导完成了国内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多中心、前瞻性对比研究,对于目前腹主动脉瘤治疗的临床决策,规范化治疗以及卫生经济学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PI开展了多项药涂球囊和支架、跨关节支架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带领科室团队每年举办十余届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血管腔内技术培训班,为全国范围内推广颈动脉内膜术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工作。带领中华医学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针对临床常见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提出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优化选择,并提出了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此成果为年度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研发攻关课题,在北京市及全国加以推广。

在年和年获得由卫计委颁发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突出贡献奖”。获得“年脑卒中新技术推广培训项目优秀专家奖”、“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基地先进个人”、“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专家”、“年中国医师协会巡讲突出贡献奖”、“年中国医师协会专培突出贡献奖”。年荣获“精诚医者”、“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按下列步骤获取全年学术日历▼▼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8291.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