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的一边或者两边耳前有一个“小眼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仓眼”,很多说有“仓眼”的孩子将来有福气。不过,专家提醒,如果耳前有这种“小眼儿”时,就要特别当心了,要仔细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耳前瘘管。

什么是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可以单侧发病亦可以双侧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在不同种族及地域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为1.2%~2.5%。

先天性耳前瘘管可以散在发病或者家族遗传,25%~50%为双侧发病,大多有家族史,有隔代遗传现象,以及患病体侧的家族一致性。

有研究显示,父母有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其父亲有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增加了35.7倍的患病风险,母亲有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增加了7倍的患病风险。

先天性耳前瘘管通常表现为耳轮脚前方小瘘口,瘘口位置亦可位于耳屏、耳垂或耳甲腔内。轻的仅在耳前有一凹痕,重者瘘管可以有广泛的分支,形成多个盲管甚至可以绕到耳后而造成耳后感染。

耳前瘘管的分类表现

先天性耳前瘘管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分泌型和感染型,其中感染型最为常见(约82.6%),其次为无症状型(约13.2%)。

分泌型是瘘管内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导致瘘口经常有白色分泌物,可以引起局部皮肤瘙痒,局部隆起。

感染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瘘口溢脓液;严重者出现周围软组织肿胀,形成脓肿破溃或者肉芽,反复感染经久不愈。

耳前瘘管有什么危害

超过50%的患者终生没有感染症状。但是对于一部分人,他们会有以下困扰:

1、轻轻挤压瘘管,周围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流出。

2、若有上述的粘液流出,味道会比较臭。

3、感染时,局部红肿、化脓,患者有时可能会发烧。反复感染可形成瘢痕或脓瘘。

4、耳前瘘管的管道内是会脱皮的皮肤组织,如果管道太长,脱下来的皮无法排泄,就会堆积,加上继发细菌感染,就会感染发生炎症。因此,只要感染,就会再次感染,必须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耳前瘘管的治疗

如果无耳前瘘管感染病史,可不予处理。但若为避免以后发生感染要求切除,可行手术切除。目前针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单纯瘘管切除法和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法。

单纯瘘管切除法是指沿着瘘管的走形完整切除瘘管而不影响其周围组织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切除组织少,创伤小,缺点是容易忽略瘘管细小分支,且无法切除感染控制后耳前瘘管的周围瘢痕组织及潜在致病菌,从而导致复发。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法是指将耳前瘘管及其分支、周围炎性和瘢痕组织以及颞筋膜浅层组织、耳轮软骨及软骨膜的一部分一并切除的手术方法。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法的优点在于手术范围扩大,视野更清晰;可彻底切除感染期瘘管周围的炎性组织、反复感染后遗留的瘢痕组织。但其也有手术创伤较大的缺点。

耳前瘘管的预防

1、饮食宜清淡,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2、不要用手去挤压或揉搓,容易感染发炎。应保护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3、痒、臭明显时,常提示有感染,要及时就诊。

4、在急性感染时,要通过局部热敷或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炎症。

对于小耳畸形患者来说,耳再造手术可以比较理想地弥补先天“缺陷”,尤其是耳再造手术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不管是肋软骨(一期成型法、扩张法或直埋法)还是medpor或者su-por材料,都能很好的解决。当然,医院,还有权威的医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有任何问题需要咨询,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82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