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13625.html

中年女性患者,自诉约半年前跌倒致右耳疼痛、出血,右手腕肿痛。医院行右耳外伤清创缝合术,术程顺利。随后行头颅CT及右前臂X线检查,诊断为“右尺骨骨折”,行夹板外固定术。后患者逐渐出现右耳流脓,伴右耳听力下降,右耳异物感,并有右额纹消失,舌体麻木不适,当地诊断为“外耳道炎”,给予双氧水、氧氟沙星滴耳液外用治疗,症状无好转。后就诊我院,电子耳镜发现右外耳道异物,遂入院治疗。

右侧额纹消失,眼睑可闭合,鼻唇沟对称,无口角偏斜。右耳轮脚前可见小瘘管,挤压未见脓性分泌物。右耳轮切迹至下颌角皮肤可见纵行瘫痕,长约3.5cm,右侧外耳道内段及鼓膜下极表面见一黑色异物,质硬,固定,周边组织充血肿胀,少许脓性分泌物附着,双耳乳突区无压痛。耳镜检查提示:右耳鼓膜表面见一黑色异物,质硬,不可移动。纯音听阈+声导抗检查:双耳感音性耳聋,高频下降,呈陡降型。右耳气导平均听阈39dB,左耳气导平均听阈30dB,双耳呈“A”型曲线,双侧听力轻度受损。

诊断:1.咽鼓管侧颅底异物(右);2.周围性面瘫(右);3.感音性耳聋(双侧);4.先天性耳前瘘管(右);

图1影像资料

CTA三维重建显示,异物呈三角形,嵌入外耳道深部,横贯鼓室,过咽鼓管口,其尖端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DSA颈内动脉三维重建,可见三角形异物尖端抵于颈内动脉岩骨段后垂直段与后膝段移行部位,并在颈内动脉形成压迹,关系极为密切。

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是神经外科,乃至整个头颈区域外科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其分段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功用不同、角度各异。最为通用的分段体系将ICA分为7段,分别为:颈段、岩骨段、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段、眼段、交通段。其详尽源流,唐寅达达哥已经在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80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