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_7189490.html

颈部是全身各处淋巴结的汇总区,也是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集散地,因此颈部是我们人体肿块的多发区。当我们颈部出现不明肿块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和重视。

近日,52岁的唐阿姨就因为颈部出现了不明肿块来到我科求诊,唐阿姨说半年前无缘无故就感觉两只脚没有力气,活动后尤为明显,在左侧后颈部摸到有肿块,既没有发红发热,也没有颈椎疼痛,在门诊做磁共振的结果显示:颈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接诊医生告诉唐阿姨,颈椎脊髓肿瘤的早期,由于肿瘤较小,未导致神经受压,因此一般症状不明显;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对脊髓神经造成了压迫,就有可能出现相对应的躯体感觉、运动异常,疼痛,甚至瘫痪等。好在我科已开展显微镜下脊柱肿瘤切除术,只要能尽早解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预后还是不错的。

唐阿姨和她女儿对于疾病和预后很是担心,经过陈刚主任、俞海亮副主任以及王超医生的耐心讲解,她们渐渐消除了自己的顾虑,建立起了康复的信心。11月24日,医院脊柱外科陈刚主任主刀的显微镜下颈椎肿瘤切除术在手术室进行,在显微镜下唐阿姨的颈椎肿块、神经、血管等组织均清晰可见,医生就像捡“豆子”一样把颈椎管内的肿快切除干净了。目前唐阿姨颈部切口处已无明显疼痛,四肢肌力也恢复正常,阿姨对治疗效果很是满意,每天带着颈胸固定架下床积极进行锻炼,她和女儿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很多疾病在早期都会有一些警示信号,如果我们学会自我检查的方法,就有可能主动发现可疑病变,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颈部肿块也不例外。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颈部的检查方法。

据文献报道,颈部肿块可由60多种疾病引起。而位于颈部的转移癌最多见的是鼻炎癌和甲状腺癌。此外,炎性肿块、先天畸形、甲状腺肿也常会出现颈部肿块。颈部肿块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疾病、炎性肿块、肿瘤(良性和恶性以转移淋巴结为主)三类。

颈部的检查应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首先,解开领扣,使颈部充分暴露,通过观察和触摸检查有无肿快和异常。患者可坐在平面镜前,仔细观察颈部有没有色素的沉着,异常突起和异常搏动,注意颈部有没有增粗,两侧是否对称。而后将头转向左侧检查右侧,将头转向右侧检查左侧。尤其要注意耳垂的下方、下颌角附近的区域,这里是转移癌最多见的部位。

以双手指的掌面按一定顺序触摸颈部各个区域,如发现有肿块应注意肿块的部位、深浅、形状、质地、大小、数量和活动度、痛感等,如有搏动是肿块本身的还是肿块下面血管的搏动,如果甲状腺肿大或有肿块,可见肿块随着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到颈部肿瘤的1/4,多见于中青年时期,起病常突然,病程较短,肿瘤生长较快,质高坚硬。如见肿大的淋巴结直径超过2个厘米时,要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

转移性肿瘤占到颈部恶性肿瘤的3/4,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见的部位是颈侧的上方,锁骨上窝,其肿块质地坚硬,开始为单个,无压痛,可活动;随着肿块进行性增大,可见多个肿块成团、成束固定。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从部位上来看,甲状舌骨囊肿和甲状腺肿物常位于颈部中线区域,鳃裂囊肿、涎腺肿物、颈部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常位于颈侧区域,淋巴管瘤、肺及消化道来源的转移癌常位于颈后区域。

从肿瘤的性质来说,颈部恶性肿瘤一般较硬,活动度差。颈部转移癌可出现多个肿块,压痛不十分明显。颈部良性肿物一般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可。

颈部肿块组织来源复杂,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

炎症性肿块:抗炎治疗,处理原发病灶;有脓肿形成时,需穿刺及切开排脓。特异性炎症需针对病因治疗,如颈部淋巴结结核应行抗结核治疗。

先天性颈部肿块及颈部良性肿块:手术切除。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75%来源于头颈部肿块如:鼻咽癌、口腔癌、喉癌、舌癌、甲状腺癌等等。具体需要原发病灶治疗方案应根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大小、数目、有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原发肿瘤的位置及原发灶的治疗措施、患者的全身状况等综合考虑。

怎么治疗?

炎性肿瘤:根据不同的情况治疗时间不一样,消炎治疗大概需要1周左右,手术大概3天时间,抗结核治疗则需要1年左右。

先天性或良性肿块:手术大概需要7-10天左右

转移瘤: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

发现颈部肿块须及早就诊,对颈部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炎性颈部肿块及先天性颈部肿块可以治愈;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较好,手术治疗10年生存率超过90%;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在30%~50%;颈部恶性淋巴瘤经过有计划的综合治疗,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早期霍杰金淋巴瘤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达90%,非霍杰金淋巴瘤50%以上可以长期缓解。

作者:陈娟

编辑:冯婉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80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