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家长带着出生一个多月的宝宝来门诊给孩子看病,小宝宝名叫金豆,天生在耳朵旁边就有一个小孔,有时会有液体流出,闻起来臭臭的。 家里老人说,这是有福气的人长得“金仓”,金豆的妈妈好奇就用手挤了挤,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炎红肿。孩医院就诊,大夫告诉金豆妈妈,这个小洞是耳前瘘管,平时不要挤压,很容易造成感染,现在需要孩子消炎后,来院进行切开引流手术。 (胎儿胚胎示意图) 人在出生前的几个月,样子长得和鱼有点相像,因为这时候的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叫鳃裂。随着人在子宫里逐渐地长大,这些鱼鳃样的结构就渐渐地闭合起来,直至消失。但有一部分人的鳃裂会不完全闭合,有的可伸到外耳道深部或耳后乳突部。管腔内皮肤也有上皮,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所以,管腔内经常会积聚一些脱落上皮和其他一些角化物导致引流不畅,一旦遇水或上火就容易引起发炎肿胀,甚至脓肿。 有些家长可能会不以为然,很多孩子感染过一次之后,家长就疏忽了,没有来院进行手术,导致孩子反复感染流脓,十分痛苦。 平时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保持耳朵前后皮肤干燥,需避免挤压,不能用异物自行戳小洞,以免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后不要自行挑破,赶紧就医处理。 耳前瘘管无症状时,无需治疗,如果出现红肿流脓感染时,感染期间进行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治疗。局部有脓肿形成,应先切开引流,局部清创换药至痊愈。完全摘除瘘管是防止复发的唯一有效途径。 欢迎家长们给小编留言哦, 小编再次祝宝宝们健康快乐成长, 记得提醒您的亲朋好友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合肥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