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8885.html

■前言

本期嘉介医院李立教授、邵秋季教授,使用加奇颅内动脉瘤栓塞整体解决方案栓塞眼动脉瘤,展示加奇Jasper?弹簧圈、Presgo?弹簧圈和配套双子星Presgo?微导管及微导丝在整个术中过程的优异表现,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50岁,女性

简要病史

以“头痛20天,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

入院查体情况

发现高血压1年,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前DS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囊性,动脉瘤大小约5.8mm×6.0mm,瘤颈3.53mm。

治疗经过手术方案讨论患者相对年轻,因头痛发现动脉瘤,动脉瘤最大径6mm,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强烈。考虑到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解剖位置特殊,传统外科治疗术中常需磨除前床突及需要牵拉视神经,因此建议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相对窄颈,瘤腔有一定深度,设计了单纯弹簧圈填塞的方法。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6F鞘

6F指引导管

Presgo?微导丝

Presgo?微导管

Jasper?电解脱弹簧圈

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

手术过程Presgo?微导丝配合塑形后的Presgo?微导管置于动脉瘤瘤腔内,引入首枚规格为6mm×15cm的3D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成篮良好。此后,继续填入Jasper?电解脱弹簧圈,规格分别为5mm×15cm,4mm×10cm,3mm×8cm及3mm×6cm。术后即刻影像显示动脉瘤栓塞致密,瘤腔内未见造影剂滞留,载瘤血管通畅。

病例总结

1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10%。此部位动脉瘤距离虹吸弯较近,填塞过程中容易引起“踢管”现象,导致填塞困难,弹簧圈逸出等问题,对于微导管的支撑性、形状的保持能力及弹簧圈的柔软性有一定要求。针对该患者,动脉瘤有一定深度、相对窄颈,遂考虑采用单纯弹簧圈填塞的方法,经济且有效。同时可避免支架植入后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服用的问题。

2

Presgo?微导管塑形为2:1,填塞过程中微导管表现稳定,塑形后的微导管具有较好的形状保持能力及支撑力。首枚填塞的Presgo?3D弹簧圈成篮良好,不但起到了瘤颈“塑形”作用,同时为后续弹簧圈的填塞起到了较好的支撑阻挡作用。Jasper?弹簧圈无论填充还是收尾均表现优异,钻空能力好,填塞较为容易。

术者简介

李立

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目前专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任“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特聘讲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医院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介入技术专家管理委员会秘书。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杂志论文20余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课题1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邵秋季

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各种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管病专委委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8篇,中华系列杂志13篇,获国家专利6项。主持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卫计委联合共建项目1项,获厅级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扫码查看嘉介谈往期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对患咨询室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解答患者咨询,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108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