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2岁,因“触及左颈部肿物10余天”就诊。患者平素无不良嗜好,时有头晕、耳鸣,偶觉颈部不适,一直未引起重视,近期我科常规行颈部超声,检查所见:左侧颈部上段(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可见低回声团,大小约54×31mm,形态规则,边界欠清,回声不均,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穿行其内,CDFI显示团块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PW测及动脉频谱,Vmax:12.5cm/s,RI:0.61。考虑:左侧颈动脉体瘤?建议明确诊断。 如图: 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于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所 见瘤体大小约5.4x3.9x3.2cm,质中,实性,呈灰白灰褐色,包膜完整,病理所见:左颈动脉体瘤。 如图: 讨论: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副神经节瘤,属于化学感受器肿瘤,起源于颈动脉体,为慢性缺氧后促使颈动脉体增生,也有研究认为与氧感受基因的突变有关。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几乎均为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种系突变。 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瘤体往往在颈动脉鞘内沿动脉管壁生长,且与动脉外膜粘连紧密,随着瘤体的增长,可包绕颈动脉分叉、颈内、颈外动脉及鞘内神经,根据其形态,可将其分为Shamblin三类: Ⅰ型局限型:肿瘤较小,没有包绕血管,手术较易切除。 Ⅱ型包裹型:肿瘤较大,包裹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的一支或两支,与外膜粘连紧密,手术较难剥离。 Ⅲ型巨块型:瘤体巨大,将三支血管完全包裹,可压迫包绕的血管引起管腔狭窄,与血管外膜粘连、固定,手术难以切除。 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肿块增大后可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出现眩晕或呛咳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迷走神经逐渐受累,可能出现声音嘶哑或者吞咽困难等症状。本病虽为良性肿瘤,但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其恶变率约为3%~7%,发病年龄覆盖各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发病多于双侧,其中双侧常有家族史。 超声表现: ①颈部单/双侧实性肿块,呈圆/椭圆型,内部可有分叶,包膜完整,呈均匀低回声或伴无回声区; ②肿块内部血供丰富,多探及动脉血流(可能与颈动脉体的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有关); ③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且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大; ④瘤体较大时常可偏心包裹颈内、颈外动脉。 鉴别诊断: 1.神经鞘瘤:乏血供肿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观察肿块一端或两端存在“鼠尾征”。 2.肿大淋巴结:可来源于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结核等,融合成团位于颈动脉分叉旁的易混淆,但颈内、外动脉夹角不增大,肿块不包绕颈动脉。可查找原发灶。 3.颈动脉瘤:主要与真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鉴别,真性动脉瘤为血管局限性的膨大,血管壁无增厚;假性动脉瘤显示血管周围出现局限性的血肿,由一厚壁组织包裹,破口处“双期双向”血流频谱,常有穿刺史或外伤病史。 治疗: 手术是首选,根据不同肿瘤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术前行动脉栓塞可预防术中出血,利于术中对肿瘤的切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放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的神经功能损伤并有稳定的预后,可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颈部副神经节瘤的治疗。 编辑:刘巍 审核:李潜王雁 郭康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病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