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小宝宝出生后,细心的父母就会发现他的耳前有一小眼,这在民间俗称为“仓眼”。面相学上说,耳仓是金窝、银窝,是藏金银财宝的仓库。有的老人很高兴地把它说成是“前仓粮”,预示着孩子将来吃穿不愁。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其实它在医学上叫做“耳前瘘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畸形。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常见的耳科疾病。瘘管开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可在耳廓之三角窝或耳甲腔部。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一般无症状。按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瘘口溢出,局部感痒不适。如果平时不注意感染了,会出现局部的红肿、化脓等症状,而且如果反复感染的话会形成瘢痕或者脓瘘。病因▼▼▼▼▼▼▼▼▼▼▼▼▼▼▼▼▼▼▼▼▼▼▼▼▼▼▼▼▼▼▼▼▼▼▼▼▼▼▼▼▼▼▼▼▼▼▼ 人在出生前的几个月,由于胚胎发育期形成耳廓的组织发育不全引起的耳前瘘管,它的样子长得和鱼有点相像,因为这时候的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叫鳃裂。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耳前瘘管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朵畸形。也有少数人同时伴有腭裂,副耳廓、耳廓发育不全,遗传性耳聋等先天性畸形。耳前瘘管一般开口于耳前,轻的仅在耳前有一凹痕;重者瘘管可以有广泛的分支,形成多个盲管甚至可以绕到耳后而造成耳后感染。这种病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朵畸形。有少数病人的瘘管开口于耳甲腔、外耳道或乳突皮肤上医学上称之为异位耳瘘。 ▲▲▲▲▲▲▲▲▲▲▲▲▲▲▲▲▲▲▲▲▲▲▲▲▲▲▲▲▲▲▲▲▲▲▲▲▲▲▲▲▲▲▲▲▲▲▲▲▲▲▲▲▲▲▲▲▲▲▲▲▲▲▲症状表现 1、耳轮脚前有瘘口,另一端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可呈分枝状。 2、感染时,局部红肿、化脓;反复感染可形成瘢痕或脓瘘。 3、轻轻挤压瘘管,周围可有少许含有臭味的白色分泌物流出。 感染的 耳前瘘 耳前瘘的危害 1、首先,如果有继发的感染,可能会引起局部的皮肤红肿、疼痛等现象,有时候甚至形成脓肿,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如果是反复的感染引起破溃的话,可造成瘘口周围的皮肤形成明显的瘢痕,这种情况下会影响美容。 2、另外,如果耳前瘘管的内口是在颅内的话,这种情况容易导致颅内的感染,病情会比较严重。如果耳前瘘管的内口是在内耳的话,会容易引起感染,这种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听力。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应该引起重视。 耳前瘘如何治疗 1、对于没有症状的耳前瘘管无需处理; 2、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或继发感染时,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可局部外敷鱼石脂软膏。 3、如果耳前瘘管继发脓肿形成,则需要行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换药等治疗; 4、待感染控制,局部痊愈后,再行瘘管切除术。手术应力求一次切除干净,必要时还得切除少许软骨,否则极易引起复发。 特别提醒:大多数患者在感染痊愈后,因无痛苦或缺乏卫生常识,往往忽视复诊而延误手术时机,导致多次反复感染,形成脓瘘、溃疡和较大范围的炎症性瘢痕,影响面部美观。耳前瘘管手术方式主要是行切除手术,这种手术虽然不大,但必须完全切除瘘管周围的上皮组织,将瘘管及其连接的囊一并手术切除,否则容易复发。 没有症状的病人也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个“小眼儿”随时都有可能发炎,为此应注重生活细节来预防。 预防耳前瘘感染的方法 1、每当洗澡、洗头完发现耳朵周围有水,可以用棉签擦拭就可以,但不能弄的太重、太深; 2、平时饮食宜清淡,忌海鲜鱼虾,平时也要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等; 3、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在身体抵抗力差的时候,炎症容易侵犯。 4、耳痒的时候不要揉,这样容易把细菌揉了进去,导致发炎。 5、没有感染过的瘘管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保护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6、若发现瘘管有感染可待感染控制后,行瘘管切除术。 了解了这种疾病之后,相信大家以后在生活中碰到长了“仓眼”的人,不会相信TA是富贵命了,不但如此,还要提醒他无症状的话注意预防,有了症状尽早就医,及时得到治疗。 专家出诊时间 医院 耳鼻喉科专家出诊时间 张良: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石磊: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张建中:每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甲氧沙林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