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底线让我无法退却

文/医院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陈晓红

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公共卫生机构普遍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让每天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充满压力,规避高风险手术成为一些医生无奈的选择。作为一名在国家重点学科成长起来的头颈外科医生,我也曾经历困惑,但心中的责任底线始终让自己无法退却。

作为医生 病人的期待让我无法拒绝

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我结束上午的门诊后正准备离开,迎面被一位年轻女士拦在了门口:“医生,能加个号吗?”她焦急地告诉我,她从甘肃来到北京求医已经两周,医院愿意收治她住院。仔细询问,才知道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颈动脉体瘤,并出现肝肺转移,目前只能采取化疗。

按照治疗规范,化疗前必须要有病理诊断,这需要在瘤体上切下一块组织,由于这种肿瘤长在颈部大动脉上,手术时很容易引起大血管破裂出血,风险极高。见我稍许犹豫,她也许担心会被再次拒绝,恳切地对我说:“大夫,我并不怕死。可是我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您这里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面对这位年轻母亲无助的眼神,面对这样的期盼和信任,我已顾不上过多考虑个人的风险,当即决定收治她入院。为降低手术风险,经反复读片和分析,我决定采取新的方法----超声刀手术活检。

术中我发现,她身体上的肿瘤和大血管粘连非常严重,切取肿瘤的过程中血压波动剧烈。由于我们在术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整个手术过程有惊无险。这位患者的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恶性颈动脉体瘤,但让人欣慰的是,之后她在我院完成化疗后至今恢复良好。

深入患者家乡 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住院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探望这位患者。经过多次沟通后我得知,在她的家族里竟然还有很多类似病人。原来,她患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肿瘤。

利用元宵节假期,我带着学生来到甘肃省西北部黄土高坡,对他们家族中的70多人进行了免费基因检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在这70多人的大家族中,竟然有8位患者与她的症状完全一致。

年底的一个深夜,我突然接到电话,得知这个家族中一名中年女性突发抽搐昏迷,正在当地抢救!这是一位让我十分揪心的患者,4年前她因左侧颈部肿瘤在外院手术,因术中大出血切除了左侧颈动脉和三根颅神经,现在整个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靠右侧颈动脉,然而不幸的是,这根动脉也长出了同样的肿瘤。现在患者抽搐昏迷,说明肿瘤已经侵犯血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者最终会因大脑缺血死亡。手术是挽救她生命唯一的希望!

由于患者大脑已经处于间歇缺氧状态,术中任何意外都可能加重病情,直接导致死亡,这实在是一个不允许有任何闪失的手术!怎么办?是接过这烫手山芋?还是选择明哲保身?患者日渐加重的病情让我来不及细想,职业的使命感让我再一次选择了迎接挑战。

经历5个小时 巨大肿瘤被完整剥离

为确保手术安全,我和血管外科组等兄弟科室迅速组成治疗团队,火速赶往当地参与救治。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不断优化手术方案,制定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整个手术过程充满惊险,经历5个多小时,这颗巨大的肿瘤终于从动脉上完整剥离,瘤体周围的重要神经都完整保留。

作为一名医生,没有比看着病人劫后重生的喜悦更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了。由于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下一代总有50%或者更大的概率患病,巨大的心理阴影依然笼罩着这个大家族。为了让年轻一代不再受疾病困扰,我和北医三院生殖中心的多位专家合作,着手探索通过试管婴儿技术阻断这类疾病的遗传,期望彻底斩断“父母生病,孩子发病,全家惊恐”的发病链条,让他们享受健康人应该享受的一切。

而我,一名医生,注定选择要陪伴他们。

本公号内容皆为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我们保留追责的权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87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