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他们由于年龄太小,很多事情都不会表达,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一些状况主要还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所以很多新生儿的父母经常会观察孩子身上的一切,就算有一个细微的小变化,他们也能看出来。就像孩子的耳朵上面有一个小孔,很多人对这个东西都不是太了解,老年人常把他叫做仓眼。

有很多老年人认为孩子耳朵上长这种小孔是福气的代表,甚至他们把它叫做富贵孔或者聪明孔,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前仓藏粮,后仓藏糠,耳朵棱上藏衣裳,这说明孩子的命非常好,是有福气的人。

愿望是美好的,实际上,这个小洞真正的名字叫“耳前瘘管”,是一种先天畸形!很多人成年后仍然有↓↓↓

这种说法只是一种迷信,以前科学落后,人们对这种东西不了解,所以就用迷信的说法来解释它,其实这种小孔并不是福气的象征。

很多人也许刚出生,父母就会发现孩子的耳朵上有这种小孔,其实他是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有了。刚开始人们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它是福气的代表,也有很多人会对此不闻不问,认为不碍事就行。

可是总有一些人闲着没事,看见宝宝耳朵上面有个小洞,就想着用手挤一挤,可是这种东西其实最怕别人挤,不挤还好,如果挤了孩子耳朵上面可能就会变得红肿,甚至非常疼,孩子连碰都不让碰一下,那么此医院了。

注意,耳朵上的这个孔,别乱碰!一位妈妈因无知,挤压了“富贵孔”,让刚出生的宝宝面临手术!

宝宝从出生开始,右耳上面就有个小小洞,以前一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最近却发现里面有白色分泌物出来,并且会有点臭臭的气味。

宝宝妈妈自认为挤出来就好了,没想到第二天发炎了,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耳前瘘管,需要立刻手术治疗。

让该妈妈后悔不已,如果不是自己无知,孩子根本不会遭受这样一次罪。

耳前瘘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而且男女发病比例约4:1

感染一次,就会反复发作!

一部分有耳前瘘管的人,平时没有任何不适感。但一旦发生感染一次,今后就会反复发作!

在急性发炎时,要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局部热敷。如已形成脓肿,医院手术切开引流。待感染控制后,进行瘘管切除术,避免反复感染。

如果不切除瘘管,很可能造成瘢痕粘连,最终形成脓瘘和瘢痕,严重的还可造成耳廓畸形!

耳前瘘管对宝宝有危害吗?

耳前瘘管是在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残留而形成。它需要治疗吗?医生说,耳前瘘管可分为无感染和有感染两种:

无感染的不用管、不用治

有的一生都不发炎,无感染、没有白色分泌物,对身体没太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没有症状的耳前瘘管无需处理。换句话说,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先天性耳前瘘管其形成原因主要因胚胎期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或者第一、第二腮沟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了这种先天性耳畸形,而且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

其存在表现度的差异以及不规则显性遗传差异,并且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具体致病基因,在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此症单侧常多于双侧,而且女性较为多见。

先天性耳前瘘管若无明显症状者,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但应做好局部清洁护理。有感染情况则需采取抗生素治疗,部分有脓肿患者,需采取手术引流。

医生提醒

1、耳前瘘管的人一定不要揉,不要用手去挤压;

2、要保持局部清洁。洗脸的时候,记得用清水洗洗耳朵前后;

3、保持耳部干燥。如果耳朵周围有水,用棉签擦拭就可以;

4、发痒了及时看医生。

所以,这个耳前瘘管跟“富贵命”真没多大关系!有症状尽早就医,及时治疗。

有这个窟窿其实也不必紧张,对于多数人来说并无大碍,平时可能会流些分泌物出来,有些难闻的味道,直到终老,仅此而已。而有一小部分人就比较麻烦了,有可能会反复出现感染,轻者红肿,重者破溃或需要切口,这是一个比较煎熬的过程,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出现时,家长的焦虑可想而知。

前面提到没有方法可以预防其出现,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不让其感染呢?非常遗憾的是,这个没有。从耳科医生角度来说,只能提醒大家日常别去随意挤压,因为从外看是一个窟窿眼,内部则是像一颗大树的树根,延伸的方向和深度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盲目挤压虽然可以挤出一部分分泌物,但必然造成另一部分被挤到更深的区域,反而是造成感染的诱因之一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yy/90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