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年获得了总后公派留学资格,通过上海九院郭伟教授介绍,联系到美国德州大学MDAndersonCancerCenter头颈外科Dr.JefferyMyers教授处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工作,时间从年3月到年3月。转眼间回国已经1月,回归到忙碌的医疗工作当中来,只有在偶尔的闲暇时刻,才有机会整理自己的过去的一年经历和收获,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所裨益。 到MDAnderson体检合格后方能领到Faculty的胸卡,小小的一张胸卡证明了已经是MDAnderson的工作人员,能够进入授权的相关工作场所。我是3月14日到实验室报道,进行为期9个月的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的manager叫Babara,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白人女性,她将我介绍给一位印度的黑人女士,叫Ameeta,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而我的老板Myers则将我分给了一名中国的PI,周戈教授。Myers教授主要从事P53和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而周戈教授负责这个庞大课题组的一部分研究,主要是MutantP53的功能及机理研究。而分配给我的任务则是,基因多态性对Mutantp53功能的影响,这个实验立项已经2年多,之前也有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进行过研究,但都无功而返。接手这个项目,我也算无知者无畏了。 进行实验室操作前,必须完成相关的培训,包括放射/毒理/动物实验/伦理等等,每一项都需要现场课时学习,网络课程,网上考核和现场考试,进过两周近60个课时的学习,获得了十几项认证资格,我终于获得了所有实验室和动物实验需要的认证,正式开始我的实验。 Dr.Myers是头颈外科的副主任,也是负责头颈外科基础研究的主任,无论课题数量及先进性,经费充足程度在整个头颈外科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里的头颈外科实验室在全美也是首屈一指的,Myers在从事的p53研究方面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除了我们这一个团队从事机理研究,还有6-7个团队从事关于,p53和肿瘤患者预后、免疫治疗、化疗、放疗之间的相关机理和动物实验研究。以我们的团队为例,在国内时,我对p53的印象仅仅止步于它是一个抑癌基因,临床上用其抑癌基因的作用,以腺病毒为载体,进行实体肿瘤的注射治疗。实际上,作为肿瘤驱动基因之一的p53,头颈部肿瘤中p53的变异高达72%,而我最关心的口腔癌和舌癌(分别列出的)则高达75.6%。而变异后的mutantp53则是完全不同于野生型p53的蛋白,虽然分子量、空间结构近似,碱基也仅有1个或几个发生改变,但功能却从抑癌基因转变成了癌基因。这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p53基因变异导致的功能变化,而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p53先天性具有单核苷酸多样性(SNP),而我的研究则是研究最常见密码子72上的基因多态性72P/72R对mutantp53功能的影响。而经过近9个月艰苦的实验,终于在RNA表达/蛋白表达/细胞水平上证明variation72R对mutantp53功能的影响要高于72P,意味着72R的人群中罹患头颈部鳞癌中突变型p53功能更强,导致其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更高,意味着肿瘤患者的预后和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也更差。在进入临床之前,我还开始了动物学实验,在裸鼠体内建立的了静脉注射的肺转移模型,初步的实验结果与分子生物学相类似。Dr.Myers和周戈教授也同意将我列为未来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除了自己的实验,我还参与了课题组内的一位日本博士后的课题,文章将发表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此外一位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耳鼻喉科的优秀的访问学者王瑾,在PD-1和PD-L1抗体应用于头颈部鳞癌预防的研究中得到了非常令人兴奋的结果,我也有幸参与了部分实验内容。16年底,我顺利完成了基础实验。这时传来了好消息,Dr.Myers被推选为候任的美国头颈外科的协会主席。我在头颈外科实验室的学术会议上汇报了我的研究内容,引起了很多教授的兴趣,Dr.Myers给了我的汇报很高的评价,“GreatPresentation!”。建议我将实验结果在这一届的他主持的美国头颈外科年会上进行汇报,让我对以后的科研有了充分的信心。 我和Dr.Myers在每周例会上的合影 我在MDAndersonCancerCenter头颈外科进行学术报告 毕竟我是一个纯正的外科医生,相对于基础研究,我对于临床更感兴趣。Myers不仅是一个具有顶级科研思维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外科大家。他的行程每天都是满满的,周一要听取实验室每个课题组的一周数据汇报,周二周四是他的手术日,周三是他的门诊。每周三上午,我都要跟随Myers出门诊。第一次出门诊前一天,Myers专门通知我要穿正装,打领带,以示对患者的尊重。 MDAnderson的患者来自世界各地,3个月的门诊见到了包括中国、沙特、墨西哥、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全美各地来访的患者。许多都是其他地方救治后复发或医生已经束手无策的病人。Myers每次门诊要看30多个病人,每个病人都要保证10-15分钟的诊疗时间,一些初诊患者甚至要到20多分钟以上,从上午8点看到下午3点是家常便饭。所有来访患者,会在4周或12周之前与MDAnderson联系,将自己所有的医疗信息上传至MDAnderson的工作系统,所有就诊患者必须提供自己的医疗保险公司或提前预交约10万美金的押金。也就是说,在患者就就诊之前,医生已经了解了患者的所有病历资料,医院也不必担心患者存在欠费的可能性。 我和Dr.Myers和他的团队在门诊的合影, 包括两个fellow和1个医疗助理,一个护士 医院提供待客泊车服务,30多个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到达,依此进入不同的诊室。医生每次出诊,有12-13个诊室同时为Myers服务,门口的彩色指示灯标示了房间的状态,是就诊前/中/后,需要打扫,准备好了都会一目了然。Myers的医生团队,包括两个fellow和1个医疗助理,一个护士和数个服务人员。患者进入门诊后,前台将患者及家属引入相应诊室后,通知fellow和医生助手先听取病人病史和初步检查,将患者信息和资料整理完毕后。Myers带我进入诊室,患者和患者家属坐在椅子上,和患者亲切问候后,仔细检查,在对病人提出诊疗意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细节:1,会直接叫出患者的名字,跟每一个人握手,跟患者相处象朋友一样,还会分享自己父母和孩子的趣事。2,无论复诊还是初诊,所有该做的体格专科检查,每个都会做,不会遗漏。有一些明显是外部肿瘤术后患者,仍然仔细检查,包括口咽或鼻咽内部,舌体、会厌、外耳道,无一遗漏。这应该是已经形成本能了,根本无需多想。3、多数患者家属会携带笔记本,仔细记录医生的每一句重要的话。这在中国,可能会引起医生强烈的不适感。4、每个诊室都有一个喉镜加热器,再放入患者口内前加热一下,不会行成雾气。5、关于诊疗方面,不会因为自己是外科医生,而刻意倾向于外科手术治疗。我在临床上见到了十几例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收益者,这些都归功于医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规范治疗的意识。6、所有的辅助检查结果必须在住院前拿到,大多数的病理诊断都会在手术前明确。7、门诊会安排患者入院日期,手术当天病人才入院,一般凌晨4点到,进行术前准备,6点多就开始麻醉,7点左右手术就开始了。 在手术室,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几位大佬。Dr.Webber,现任头颈外科主任以及现任美国头颈外科的协会主席,传奇教科书《HeadandNeckCancer》的作者,擅长喉癌和口腔癌的根治手术。Dr.Hanna,《HeadandNeck》杂志主编,擅长颅底外科,手术技巧出神入化。俞培荣教授,传奇的中国整形外科医生,著有《头颈部缺损与修复重建》一书,是国内许多修复重建医生的教科书。还有中生代的Dr.Gross,擅长经口腔机器人外科,让我领教了机器人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优越性。 和Webber教授在学术会议上的合影 和Dr.Hanna教授在手术室合影 与久仰已久的俞培荣教授合影 手术通常在7:00开台,整个手术室38个手术间,最多每天有70多台手术,头颈外科通常能占三分之一。这里的游离皮瓣早已是常规手术,经常同时有4-5个手术间同时开始游离皮瓣手术。头颈外科医生似乎从来不担心整形外科医生无法修复肿瘤切除术后的创面,所以这里的肿瘤手术,似乎没有什么禁区,所有的原发灶手术都以根治为第一原则,保证了手术切除的边界。Fellow是所有手术的主力,无论多大牌的专家,都会在手术台上倾囊相授,而对手术操作的要求也是极端严格,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fellow站在主刀的位置上,而教授则在助手的位置上一板一眼的进行指导。 手术室较国内的手术室大很多,无影灯通常是4个配置,在四面墙上和手术台附近都会装有显示屏,可以同时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同步摄像,医生无需调整姿态就可在手术中间随时看到这些信息。手术室各种设备和材料都极大丰富,电刀接口、光源接口、动力接口都有3、4台以上,手术室内临时的电线都会用标准的彩色胶带固定,手术台上会有磁力吸附的器械垫,防止器械坠落,墙上有大的耗材记录单,手术中间有任何敷料、针线、植入材料、液体和输血都会清晰的Mark笔随时记录在墙上。 手术室内景 在手术室内对机器人外科很感兴趣,学习了大约二十余台手术。Dr.Gross主要从事机器人外科,病例选择集中在软腭、舌根、咽旁、会厌的肿瘤,尤其是HPV阳性的鳞癌,手术在手术臂摆放到位的情况下,3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手术,视野清晰,边界完全可以保证。这个也是一个随机的临床对照实验。Dr.Gross对人非常友善,和他非常熟悉,除了会在每一步对我仔细讲解,还让我坐在操作台上练习对手术机器人的操控。后来我们成了非常熟悉的朋友,还互相加了中科国庆助力白癜风康复长沙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