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后交通动脉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大约占所有破裂动脉瘤的四分之一。如果破裂到蛛网膜下腔,会引起剧烈的头疼,病人甚至很快进入昏迷。临床目前对于后交通动脉瘤,常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策略进行治疗。使用平行法栓塞动脉瘤时,由于支架的覆盖,对术者感受微导管头端的张力要求很高,同时填塞过程中需要弹簧圈具备超柔顺的特点。本例患者使用加奇生物全新的Jasper?SS弹簧圈治疗,全程推送过程中未发生“踢管”现象,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期「沛嘉加奇·嘉介谈」医院于嘉教授,展示Jasper?SS弹簧圈在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应用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女 年龄:68岁主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术前影像 ?造影提示右侧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大小约4.88mm×2.39mm,瘤颈宽约3.02mm,载瘤动脉管径约4.0mm,接近瘤颈处瘤体前内侧发出后交通动脉,同侧大脑后动脉良好。初步诊断 右侧后交通宽颈动脉瘤 治疗策略 急诊造影+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器械选择 Enterprise支架4.5mm×22mm(必选,无其他选项) Jasper?SS弹簧圈2mm×8cm、2mm×6cm Targetsoft3mm×6cm Targetnano1mm×3cm 治疗经过 ?首圈部分填塞后释放EP支架。 ?继续填塞Jasper?SS弹簧圈2mm×8cm、2mm×6cm。Jasper?SS弹簧圈新一代超软圈顺应性很好,全程没有踢管现象,钻孔能力也不错,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收尾圈填塞完毕。?工作角度及正侧位造影提示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良好。病例体会 1、平行法栓塞动脉瘤,由于支架的覆盖,栓塞微导管稳定是优势,同时也带来了微导管不灵活的问题,头端摆动远不如顺序法,这样就要求术者随时感受微导管头端的张力,适时调整导管进退。 2、新一代Jasper?SS弹簧圈使用体会十分良好,超软超顺的基础上又兼顾了空间能力,全程推送过程中未发生“踢管”现象,而且微导管头端在扁长动脉瘤近端可以将圈推入动脉瘤远端部分,这种表现是术者最喜欢的弹簧圈性能。术者简介 于嘉 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血管病,以及颅内、颈部血管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和急性脑梗塞的血管内治疗与相关研究 承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一项;合作参与全军“十一五”军事医学重点课题和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各1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方伟 医院神经外科 医学博士,空军军医大学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医院神经外科首批专培学员。年博士毕业留校任职。陕西省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年RCRC动脉瘤夹闭病例大赛全国冠军。 目前主要专业方向为复杂脑血管病的外科诊治工作。主要从事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尤其是复合手术),烟雾病及血管狭窄等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 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xg/107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