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动脉狭窄 疾病概念 颈动脉狭窄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部的主要血管颈动脉,出现狭窄的症状。多是由于其粥样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 治疗原则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很好地控制现患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目的是保证脑补供血,预防和减缓TIA的发作,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标准的手术方式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腔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颈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术。 护理措施 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术前与病人沟通,了解其语言能力,以便与术后作对比,了解手术的疗效。 外科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颈部备皮及皮肤清洁。 卧床训练,术前向患者解释术后需卧床的时间、目的以及如何配合医生拔除各种导管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新开展的介入治疗方法,在非直视下进行,术前向患者解释各种手术的方式及疗效,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接受治疗。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 2.做好神经系统功能的观察预防高颅压和脑灌注过度,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亢奋的症状,遵医嘱输注甘露醇降颅压。 3.了解患者的表达能力及语言情况,观察伸舌是否居中,以了解病情的转归,为医生提供信息。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如发现有以上症状应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4.观察病人术后肢体的活动、肌力的变化,并进行评级。 5.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保障引流管通畅在位,预防堵塞、打折、移位。 6.做好健康指导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及脑血管病变的基本知识。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供就医时参考。 重视患者在健康恢复中的主导作用,鼓励患者进行肢体的主动及被动运动,肌肉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运动时间一般每次10~30分钟,每天2~3次。对语言不清、视力模糊的患者,应给予细心照顾,尊重病人人格,多与病人交谈,引导其加强语言训练。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过渡灌注综合征原因为颅内血管长期处于低灌注的状态,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或支架释放后血流量突然增加,头部、颅内组织充血严重时,血管无法承受血液的压力,破裂出血;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时控制血压,情况紧急时可快速静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急性脑梗死原因为术中血流阻断时间长,低血压及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流漂向远端并阻塞相应颅内血管,引起脑梗死;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情况,遵医嘱严格抗凝药物的使用,出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穿刺点皮下血肿支架植入术术前常给予两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出血风险较高,术后如压迫不够、未能有效制动则可能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形成。临床表现为皮肤温度增高、伤口疼痛、穿刺侧活动障碍。处理原则:咳嗽或排便时按压伤口以防出血;穿刺侧肢体有效制动。 出院指导 出院后3~4周内适当活动,避免剧烈活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波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劳逸结合; 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遵医按时服药; 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定期进行复查。 2.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护理 疾病概念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处近心段有部分或完全的闭塞性损害,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中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的症候。可以有脑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 治疗原则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和各种解剖外旁路术。 经皮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处,扩张球囊重建动脉管腔,并可行支架植入防止弹性回缩及动脉夹层等。目前已成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 解剖外旁路重建术包括颈动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腋动脉旁路转流术等。 对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可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发展。对罕见的由巨细胞动脉炎所致者可采用类固醇治疗。 护理措施 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双上肢动脉压的监测 对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人来说,双侧上肢血压差与病人临床症状呈线性相关,因此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性的指标,同时术后血压差值的下降也可用以评估动脉狭窄改善与否。因此围术期双上肢血压监测极为重要。入院时一定要测量双上肢血压。患者取处于安静状态下,平卧位,测量双上肢肱动脉,各3次,每次间隔5min,最后取平均值为观察结果。住院期间每日分3次、定时定血压计测量,同时对双侧桡动脉搏动情况加以记录。测量后在体温单、护理记录单记录血压结果(是左、右侧或健侧、患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血压以健侧的结果为准。根据健侧血压波动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但术前不宜将血压控制过低,以免加重脑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 减少患侧手臂活动 患侧手臂静止不动的情况下,血管并不发生窃血现象(逆向血流),当患者抬高上肢超过头部或做剧烈运动后,则会发生窃血现象(逆向血流)。指导患者尽量减少患侧手臂活动。 预防跌倒、坠床 本病患者多为高龄且存在大脑后循环缺血症状,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跌倒、坠床事件,所以入院后即对病人进行首次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做好防跌倒宣教。住院期间及时对病人进行复评,在病情变化及跌倒、坠床危险因子项目发生改变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床头挂防跌标识;对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加以固定,确保其安全;卧床时加用护栏保护;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并放于病人易取位置,及时回应病人的呼叫。当病人头晕时,确保卧床休息。 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 由于病人和家属往往对支架植入术缺乏基本的了解以及担心手术费用高等情况,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术前应通过多种形式讲解支架植入术的必要性、基本过程以及成功案例等,消除病人和家属的顾虑,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至少术前3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应做好服药指导,告知病人术前双抗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病人采取双抗后有诱发胃溃疡的风险,应加以注意。术前指导病人练习卧床解大小便。术前禁食12h,术前半小时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1mg,以预防术中操作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症状。 腔内治疗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支架植入术后,常规心电监护,同时动态观察病人意识,特别注意评估病人有无头晕等神经症状以及双侧上肢血压变化并加以记录。 不同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通常不会引起健侧血压显著变化,而会使患侧的血压恢复到跟健侧基本一致,因此术后一般将血压维持在术前健侧基础水平即可。 病人返回病房后即可观察到双侧上肢血压差明显缩小甚至相同,患侧脉搏明显增强,因此术后如果出现双上肢血压差再次增大或者脉搏明显减弱,需考虑支架或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此时需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由于病人采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双抗治疗,加上术中全身肝素化,术后还需注意病人有无皮肤、黏膜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以及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有应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并予以止血处理。 神经系统症状观察及护理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解除后,窃血消失,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血量增加,此时由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不足,可引起脑灌注过度,导致脑组织水肿和出血。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四肢肌力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头痛、血压升高、意识变化、瞳孔异常,应考虑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可能;若患者出现言语障碍、肢体神经功能缺损,应警惕低血压造成新发梗死出现,及时通知医生。 穿刺肢体的观察及护理 通常股动脉穿刺术后病人需卧床24h,穿刺处加压包扎且沙袋压迫止血,同时穿刺侧下肢制动12h。但对于高龄病人来说,术后长时间制动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容易产生压疮,同时舒适度较差,因此,条件许可的病人介入术后可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术后4~6h定时观察穿刺点情况,如有无渗出及皮下血肿,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此外还需注意下肢有无肿胀、疼痛,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血管良好的患者,一般在术后4~6h即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但活动幅度不宜过大。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虽然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属于腔内治疗,术后仍有可能出现颅内高灌注损伤、血管损伤(夹层)、闭塞、迟发性痉挛、穿刺局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病人是否存在相应症状、体征并及时做好防护尤为重要。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嘱戒烟酒,防止烟草中的尼古丁吸收后刺激小血管引起血管痉挛,产生缺血。 告知病人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度运动。 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血压、脉搏的方法,比较左、右两侧血压结果。 告知病人术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预防再狭窄的重要性,一般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并终身服用,每天口服波立维75mg,至少服用6个月,不得自行减量或停药,教会病人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或鼻出血,皮肤有无淤点、淤斑等,有上述症状及时就医。 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门诊复查病情和支架良好情况。 3.颈动脉体瘤护理 疾病概念 颈动脉体瘤(CBT)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化学感受器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血管外科疾病,大多为良性,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肿块增大可压迫神经、喉、气管、食管等,导致出现脑神经瘫痪、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偶尔有疼痛并放射到同侧头部及肩部。 二、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完整切除瘤体,瘤体越小,手术风险越小,对血管、神经损伤相对减小。 三、护理措施 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 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其部位特殊及血管神经丰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0~40%,故应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用交流、提问与患者进行相互沟通,开导患者,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并介绍成功病例,让患者了解本病特点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从而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一般检查及护理 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麻的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留置尿管,保护好病变局部,加强营养,预防感冒。颈动脉体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贫血,加之术中可能失血过多,术前应给予充分准备,必要时可输新鲜血。 血管造影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本病的确诊、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及确定手术方式有很大的意义,故术前多行颈动脉DSA检查。检查前做碘过敏试验及腹股沟区备皮,检查后嘱卧床24h,股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8h。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呼吸道护理术后给予心电监护48h,严密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等数值,常规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2L/min),观察呼吸是否平稳,频率是否正常,呼吸道是否通畅,由于手术创伤,颈部组织水肿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密切观察血氧数值的变化,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切口出血观察术后局部砂袋压迫4~6h,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因切口出血易造成局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故渗血较多时需更换敷料,发现活动性出血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引流管护理负压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防止脱出、弯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24h内负压引流液量一般为100~150mL,颜色为暗红色,若24h内引流液量超过200mL,且切口渗出鲜血,应立即检查伤口,排除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颅神经损伤颅神经损伤是颈动脉体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音调低钝、进食呛咳、吞咽困难、误咽、鼓腮漏气、说话费力等表现,出现以上情况,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误吸,床头备气管切开包。饮食上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或固体,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药物。 脑梗死术中术后均有发生脑梗死可能,出现脑梗死的原因主要为:(1)脑细胞损害,由于术中阻断颈动脉时间较长而引起脑细胞缺氧所致,病人颅内的wiIlis环未很好建立;(2)脑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是引起脑梗死最常见原因,当术中阻断颈动脉后,脑动脉血流减慢或脑动脉痉挛易形成血栓。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嗜睡、视力改变、呼吸浅慢、情绪烦躁、肢张力减弱、失语及脑神经损伤症状,如发现则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CT检查。 (四)出院指导 禁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及适量的猪肝,食低盐、低脂饮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有节律,避免劳累,可散步、做气功等,必要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为了预防远期并发缺血性中风,嘱患者出院后按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丹参片。 季节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按时复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来院复诊,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 赞赏 长按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