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3-14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年会于广州举行。 本次年会创新性地采用会前会形式,特设立广东防聋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设立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多个分会场同时举行的模式成功召开,内容涵盖骨导助听器、人工耳蜗、Bahaattact等全生命周期防聋治聋。各位专家将会带来国内外耳科和听力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通过这次难得的交流对话平台,就医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求教于专家学者,彼此开展真诚、务实的多视角畅谈,零距离接触。 此外,年会邀请了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全体委员、耳鼻咽喉科及相关专业医师,线上结合线下过千名参与人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郑亿庆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内容包括耳鼻咽喉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耳鼻咽喉科诊疗规范及新进展、住培临床技能竞赛、住培教师授课大赛。开幕式由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医院耳鼻喉科郑亿庆教授主持,广东省医师协会领导致辞,他表示,郑亿庆教授认真落实和贯彻章程规定,做好了全委会、年会举办的基本任务,预祝本次年会举办圆满成功。 现场学术气氛浓郁 专题1耳鼻咽喉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医院耳鼻喉科郑医院众多,是医疗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狠抓师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住培学员的业务能力等完成医疗水平同质化任务。医院张革化教授将日常考核、分层递进培养人才相结合,分享了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医院熊观霞教授介绍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培训,统一标准、分层分类、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化,制定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住培师资发展。 专题2耳鼻咽喉科诊疗规范及新进展医院文卫平教授介绍了复发性鼻咽癌手术治疗,评估分期及疗效尤为重要,放疗的生存率逐渐提高但不能完全依赖于放疗,鼻咽癌患者可能会因放疗而失去听力。中医院耳鼻喉科黄晓明教授分享了机器人手术在耳鼻喉科的应用,与传统腔镜手术对比,机器人手术相对会更安全有效可行、轻松和简便,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手术中,但仍需不断改进。医院李湘平教授介绍了头颈肿瘤免疫治疗,目前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细胞数,但其发展研究时间短,毒性谱广、副作用大,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医院张革化教授分析了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进展,详谈常用的药物治疗和最新药物进展。 医院陈少华教授讲授了三维CT在鼻外伤中的应用,先展示了鼻部的解剖,结合三维CT后鼻部结构更清晰明了,有助于鼻外伤手术的进行。广州医院张孝文教授就OSAHS治疗的选择展开了分析,提出了OSA诊治遇到的问题,强调治疗OSA的终点和目标;医院卢永田教授带来了内听道型听神经瘤的内镜手术,分析多种路径的优缺点,在进行手术时应注意保留耳蜗。中医院耳鼻喉科陈穗俊教授就如何规范开展侧颅底手术进行了讨论,列举多种术前检查、术中监测方法,注意保留听神经和面神经。 11月14日,分成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科、住培专题,各位教授作专题汇报,现场学术氛围浓郁。 分会场1鼻科组专题医院史剑波教授提出了鼻内镜手术因患者、术者因素等容易造成并发症,故提出建立鼻内镜外科培训中心,谈到了鼻内镜手术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医院樊韵平教授通过多临床例子讲授了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后续性个性化手术矫治。深圳医院石照辉教授详细地讲述了鼻眶筛区修复重建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医院左可军教授谈到鼻内镜手术有可能引起鼻部、眼部、颅内并发症,并提到了具体的个性化的应对策略。医院洪海裕教授简要介绍新辅助免疫治疗后,通过实证例子讲述新辅助免疫治疗后鼻腔肿瘤手术治疗。就鼻颅底外科规范诊疗及风险防控和质量管理,邱前辉教授、唐隽教授、杨贵教授、唐浩程教授、黄健聪教授、李郁明教授、陈翠芳教授等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分会场1耳科组专题医院吴佩娜教授详细地分享了一例创伤性耳蜗骨化的诊疗。医院吴旋教授从原理机制、诊断、治疗系统性地梳理了内耳出血致突聋的诊疗进展。医院陈愈彬主治医师分享了耳内镜下上鼓室内陷袋处理的体会,由于上鼓室内陷袋有演变成中耳胆脂瘤的风险,应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医院董洪松教授从诊断、治疗一体化系统化地讲述了颞骨实体型动脉瘤样骨囊肿诊疗策略。医院崔勇教授提出新概念“晚期癌症应先采用放化疗,让癌症‘变回’中期,再缩小至早期,最后再采用手术根治性治疗”,创新性地提出了颞骨鳞癌的新辅助治疗。医院李琦教授先介绍了听骨链畸形的分类及发病率,再结合病例、视频,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自体材料在先天性听骨链畸形听力重建中的应用。中医院耳鼻喉科张志钢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探讨了中耳炎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