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1.介绍(略)

2.方法(略)

3.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学

3.1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在西方社会中,睾丸癌占男性肿瘤的1%,泌尿外科肿瘤的5%,每年每,名男性中有3至10个新病例。近几十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诊断时,1-2%的病例为双侧,主要组织学为生殖细胞肿瘤(GCT)(90-95%的病例)。非精原细胞瘤和混合性GCT的发病高峰期是30岁左右,而纯精原细胞瘤的发病高峰是40岁左右。

已经在睾丸肿瘤(TC)患者描述了基因的改变。一种特定的遗传标记物-12号染色体短臂的同工染色体-(i12p)-是所有类型的成人GCT以及原位生殖细胞瘤(GCNIS)的病理标志。在66%的GCNIS病例中已发现p53基因座发生了改变,最近已描述了PTEN抑癌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TC风险之间的关联。胎儿生殖细胞多潜能性下调(由特定标记物M2A,C-KIT和OCT4/NANOG定义)可能是GCNIS和生殖细胞瘤形成的原因。与此一致的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几种与TC发展的风险增加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尤其是在15q21.3时。也就是说,当前的基因组学研究并未显示出主要的单个高外显率TC易感基因的证据。全基因组表达分析和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显示,在某些非典型精原细胞瘤中,精原细胞瘤和胚胎癌的发展存在重叠。

TC发展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是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包括隐睾症,尿道下裂,或不育所证实的精子生成减少,一级亲属中睾丸肿瘤的家族史以及对侧肿瘤或GCNIS。

3.2组织学分类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年更新的病理学分类推荐的病理学分类如下:

1.生殖细胞肿瘤

?原位生殖细胞瘤(GCNIS)

2.源自原位生殖细胞瘤(GCNIS)

?浆液瘤

?胚胎癌

?成熟性卵黄囊瘤

?滋养细胞肿瘤

?成熟性畸胎瘤

?伴有恶性成分的畸胎瘤

?混合生殖细胞肿瘤

3.与GCNIS无关的生殖细胞肿瘤

?精母细胞瘤

?不成熟性卵黄囊瘤

?不成熟性混合型生殖细胞瘤

4.性索/间质瘤

?间质细胞瘤

-恶性间质细胞肿瘤

?支持细胞肿瘤

-恶性支持细胞肿瘤

-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肿瘤

-小管内大细胞透明质酸型支持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

-成人型

-幼年型

?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细胞瘤

?其他性索/性腺间质瘤

-混合

-未分类

?包含生殖细胞和性索/性腺间质的肿瘤

-性腺母细胞瘤

5.其他非特异性间质瘤

?卵巢上皮性肿瘤

?集合管和睾丸网的肿瘤

-腺瘤

-癌

?睾丸旁结构的肿瘤

-腺瘤样瘤

-间皮瘤(上皮样,双相性)

-上皮瘤

?附睾囊腺瘤

?乳头状囊腺瘤

?附睾腺癌

?精索和睾丸附件的间质瘤

4.分期和分级系统

4.1分期

建议依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年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来评估该疾病的解剖学范围(表4.1)。

表4.1:睾丸癌的TNM分期(改编自UICC,年,第8版)

pT-原发性肿瘤

pTX原发性肿瘤无法评估(见注1)

pT0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例如睾丸组织学瘢痕)

pTis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瘤(原位癌)+

pT1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不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肿瘤可以浸润睾丸白膜但无鞘膜侵犯*

pT2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淋巴管侵犯,或肿瘤通过睾丸白膜侵犯鞘膜**

pT3

肿瘤侵犯精索,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pT4肿瘤侵犯阴囊,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N-区域淋巴结临床评估

NX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或多发淋巴结转移,任何一个淋巴结最大径线不超过2cm

N2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大于2cm,但≤5cm;或多于5个阳性淋巴结,任何一个淋巴结最大径线不超过5厘米;或多于5个阳性淋巴结,任何一个淋巴结不超过5厘米;或肿瘤淋巴结外转移

N3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超过5cm

Pn-区域淋巴结病理评估

pNX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p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或转移淋巴结数≤5个,且任何一个的最大径线≤2cm

pN2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但≤5cm;或5个以上最大径线≤5cm的阳性淋巴结,或多于5个阳性,任一淋巴结不超过5厘米;或肿瘤存在扩散到淋巴结外的证据

pN3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5cm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非区域淋巴结或肺转移

M1b除非区域淋巴结和肺外的远处转移

S-血清肿瘤标志物(化疗前)

SX血清标志物无法检测或没有检测

S0血清标志物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LDH(U/l)hCG(mIU/mL)AFP(ng/mL)

S11.5xN和5,和1,

S21.5-10xN或5,-50,或1,-10,

SxN或50,或10,

N表示正常上限。

LDH=乳酸脱氢酶;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FP=甲胎蛋白。

1.除pTis和pT4以外,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并不一定用于临床分期,原发肿瘤的侵及范围通常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分期;参见pT。在其他情况下,如果未进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则使用TX。

+当前的“原位癌”命名法已由GCNIS取代。

*AJCC第八版根据最大径线≤3cm或>3cm将T1纯精原细胞瘤瘤细分为T1a和T1b。

**AJCC第八版认为门部软组织浸润为pT2,而不连续侵及精索则被视为pM1。

4.2UICC预后组

根据TNM分类,定义了以下预后组:

表4.2:睾丸癌的预后组(UICC,年,第8版)

分期分组

0期

pTis

N0

M0

S0

I期

pT1-T4

N0

M0

SX

IA期

pT1

N0

M0

S2

IB期

pT2-pT4

N0

M0

S0

IS期

任何pT/TX

N0

M0

S1-3

II期

任何pT/TX

N1-N3

M0

SX

IIA期

任何pT/TX

N1

M0

S0

任何pT/TX

N1

M0

S1

IIB期

任何pT/TX

N2

M0

S0

任何pT/TX

N2

M0

S1

IIC期

任何pT/TX

N3

M0

S0

任何pT/TX

N3

M0

S1

III期

任何pT/TX

任何N

M1a

SX

IIIA期

任何pT/TX

N1-N3

M1a

S0

任何pT/TX

任何N

M1a

S1

IIIB期

任何pT/TX

任何N

M0

S2

任何pT/TX

任何N

M1a

S2

IIIC期

任何pT/TX

N1-N3

M0

S3

任何pT/TX

任何N

M1a

S3

任何pT/TX

任何N

M1b

任何S

IA期:原发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没有血管或淋巴管侵犯,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无转移迹象,睾丸切除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在恢复正常之前,应对CSI患者的标志物下降情况进行评估。

IB期:患者的原发灶更具局部进展性,但无转移性疾病迹象。

IS期:睾丸切除术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且通常逐渐升高),表明存在亚临床转移性疾病(或残存的睾丸组织中存在二阶段GCT)。

在发达国家的基于人群的患者系列研究中,75-80%患者为精原细胞瘤,约占55%-64%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NSGCT)患者诊断时患有I期疾病。在约5%的非精原细胞瘤患者中发现了真正的IS期(睾丸切除术后血清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或逐渐升高)。

4.3转移性睾丸癌的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会分类

年,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会组织(IGCCCG)基于临床独立不良因素的识别,为转移性TC定义了基于预后因素的分期系统。这种广泛使用的分类将组织学,原发肿瘤的位置,转移灶的位置和化学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作为预后因素,将患者分为“好”,“中”或“差”预后(表4.3)。

表4.3:转移性生殖细胞癌(IGCCCG)的基于预后的分期系统

预后良好组

非精原细胞瘤(56%的病例)

5年PFS89%

5年生存率92%

以下所有标准:

?睾丸/腹膜后原发灶

?无肺外脏器转移灶

?AFP1,ng/mL

?hCG5,IU/L(1,ng/mL)

?LDH1.5xULN

精原细胞瘤(90%的病例)

5年PFS82%

5年生存率86%

以下所有标准:

?任何原发部位

?无肺外脏器转移灶?正常AFP

?任何hCG

?任何LDH

中度预后组

非精原细胞瘤(占病例的28%)

5年PFS75%

5年生存率80%

以下任何标准:

?睾丸/腹膜后原发灶

?无肺外脏器转移灶

?AFP1,-10,ng/mL或

?hCG5,-50,IU/L或

?LDH1.5-10xULN

精原细胞瘤(占病例的10%)

5年PFS67%

5年生存率72%

以下所有标准:

?任何原发部位

?肺外脏器转移灶?正常AFP

?任何hCG

?任何LDH

不良预后组

非精原细胞瘤(占病例的16%)

5年PFS41%

5年生存率48%

以下任何标准:

?纵隔原发性

?肺外脏器转移灶?AFP10,ng/mL或

?hCG50,IU/L(10,ng/mL)或

?LDH10xULN

精原细胞瘤

没有被分类为预后不良的患者

*化疗前,应在化疗前立即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同一天)。

PFS=无进展生存期;AFP=甲胎蛋白;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DH=乳酸脱氢酶。

(未完待续……)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jg/95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