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琳琳,史纪文,郁冰心 单位:医院超声科 患者男性,年龄34岁,左颈部反复疼痛数月,近日“感冒后”出现左颈部间断肿痛12天,伴体温升高,最高38.2℃,偶有咳脓臭血性痰,无呼吸困难,无声音嘶哑。 左侧颈部可见局部肿胀,呈暗紫色,约鸡蛋黄大小,质硬,伴压痛,活动度差,局部皮温略高,无明显波动性及搏动性,边界不清,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侧甲状腺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18.04×/L,中性粒细胞14.10×/L,中性粒细胞78.2%。 甲状腺左叶后下方外侧回声减低、紊乱,大小约4.12*1.54*1.10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浅方见条形低回声,向皮肤表面延伸,但未突破皮肤层,并可见气体回声反射, 内血流信号较丰富, 并与甲状腺左叶中下部被膜界限不清, 左叶腺体内血流信号较右侧增多。 左侧甲状腺周围脓肿,不除外合并梨状窝瘘。 瘘管管腔内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及炎症细胞浸润;瘘管周围组织中可见甲状腺组织。 1、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是一种罕见的颈部鳃源性疾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鳃沟与咽囊发生异常穿破或不完全闭合所致,包括先天性第三和第四鳃裂畸形。梨状窝瘘瘘管起自于梨状窝的基底部,向下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从咽下缩肌穿出,终止于甲状腺的上极。这是最常见的梨状窝瘘的走形方式,且90%的瘘管发生在左侧。咽内及皮外两端均有开口者称为瘘管;梨状窝瘘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腮裂组织未完全退化而成,是先天性颈部鳃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内口位于食道的梨状窝处,合并感染时常常以甲状腺左叶周围颈部软组织间隙反复脓肿为其特点。 2.梨状窝瘘外口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前下部,经颈阔肌深面顺颈动脉鞘上行,沿迷走神经行走,越过舌下神经、在舌咽神经或茎突咽肌下方,绕过颈内动脉,穿过舌骨与喉上神经之间的甲状舌骨膜,内口均开口于梨状窝。 3、因该患者甲状腺包膜完整,甲状腺自身含碘离子,且浓度高,既不易发生自身组织的原发性感染,一般甲状腺本身不易发生感染,所以在超声声像图上更像是甲状腺周围组织炎症挤压或累及且甲状腺。瘘管多位于颈总动脉前内侧与甲状腺外侧缘之间,自后向前逐渐潜行,并穿透颈前肌层延伸至皮下,超声寻找瘘管有一定的困难。 4、辅助检查通常提示甲状腺周围脓肿。 5、实验室检查:T3、T4、TSH正常;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 6、本病大多位于左侧。常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颈部(常位于颈前三角区)红肿疼痛,偶有颈部弥漫性肿大,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口腔内感染而诱发,临床出现发热,咽痛,吞咽困难,绝大多数局部皮温升高,红肿疼痛,压痛明显,偶可因炎症侵及局部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而出现声带麻痹和区域性交感神经受损的表现。炎症进展后局部形成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支撑喉镜(或食道镜)检查发现内瘘口是梨状窝诊断的金标准。MRI和CT便于判断瘘管走行、毗邻和指导手术。多种检查手段联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7、梨状窝疾病的临床表现虽典型,却无特异性。儿童、青少年患者需与第二鳃裂瘘管、甲状舌管瘘、表皮样囊肿感染、颈部结核性瘘、化脓性甲状腺炎等鉴别;婴幼儿患者需与淋巴管瘤等鉴别;成人需与蜂窝织炎、颈部囊肿、甲状腺恶性肿瘤等鉴别。 中日联谊超声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