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无意中在口腔、颌面、颈部摸到一个肿块,以为得了癌症,结果惶恐不安,那么出现肿块一定是癌吗?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黎江为你解惑:
黎江表示,对于这种警惕性高的病人值得嘉奖,因为很多肿瘤可以通过自我触诊早期发现,但见风不一定下雨,口腔、颌面、颈部肿块和恶性肿瘤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不必谈虎色变。 口腔颌面部肿块种类繁多 大致可分成四大类:一是炎性肿块,如口腔颌面、咽喉部急性炎症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也可引起颈淋巴结肿大等。 二是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病变,如颈部正中的甲状舌骨囊肿和位于颈部两侧的腮裂囊肿、脉管瘤(包括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等。 三是一些瘤样病变如皮肤来源的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等。前面的三类只能称为瘤样病变,还算不上肿瘤,不必过于紧张,当然里面有许多是需要及时处理,有的治疗起来也还比较棘手,如鳃裂囊肿治疗不当容易复发。 第四类才是肿瘤,而且其中很多是良性肿瘤如腮腺、颌下腺来源的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软组织来源的脂肪瘤、纤维瘤、神经鞘瘤、动脉体瘤等。 颈部恶性肿瘤按起源可分为转移的和原发于颈部的肿瘤。原发于颈部的有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等。转移癌多为淋巴结转移癌,多来源于头颈部,少部分来源于胸、腹部等。 以往有学者总结了颈部肿块的5个“80%“和3个”7“规律。 第一个80%规律,即颈部肿块非甲状腺肿块占80%,甲状腺肿块占20%; 第二个80%规律,即肿瘤性肿块占80%,炎性肿块、先天性畸形及其他占20%; 第三个80%规律,即颈部肿块非甲状腺肿块中恶性肿瘤占80%,良性肿瘤占20%; 第四个80%规律,即恶性肿瘤中转移性占80%,原发性占20%; 第五个80%规律,即转移性恶性肿瘤中来源于头颈部的占80%,来源于胸腹等远处转移的占20%。 3个“7”规律是指:7天者多为炎症,7周-7个月者多为肿瘤,7年者多为先天性肿块。 上面总结的规律虽然有些绝对,而且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早期筛查病例的增多以及地域流行病学的差异,临床实际情况与上述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对于初步判定来源和性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黎江 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组组长,从事口腔颌面外科10年,主要研究方向:口腔颌面及头颈部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上下颌骨、颧骨骨折修复,头面部外伤的清创、修复术;上、下颌骨囊肿、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舌下腺、下颌下腺等涎腺疾病的治疗;舌系带修整、口腔拔牙以及术后义齿修复等治疗。主持开展科研项目:《口内切口联合穿颊器治疗下颌角或升支骨折》项目研究,曾发表多篇省级论文;现任:广东医学会颌面-头颈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东医学美容协会口腔分会委员,第一届广东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分会委员,阳江市医学会口腔学会常务委员。 赞赏 长按中科医院专家微信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大概多少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