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原文:《BrainandSpineImagingPatterns》

翻译:张隐笛

颈静脉孔区肿块神经鞘瘤(第9对脑神经)

68%的人群,右侧颈静脉孔大于左侧颈静脉孔,12%两者等大,20%右侧小于左侧,这种差异可能与乙状窦及颈静脉球大小不同有关。传统上将颈静脉孔分为两部分,后外侧部较大(也叫作静脉部);前内侧部较小(也叫作神经部);舌咽神经经过神经孔进入神经部;迷走神经和脊髓副神经经静脉孔与颈静脉伴行。第IX、X、XI对脑神经神经鞘瘤发生于颈静脉孔区时,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均匀强化或当含囊变坏死时不均匀强化。血管造影上,它们通常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的血管染色,在动脉中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呈散在水池样,无早期引流静脉。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罕见,它们倾向于沿起源颅神经走行。

横断位T1压脂增强序列示左侧颈静脉孔区一分叶状强化肿块,这是一例舌咽神经神经鞘瘤,非常罕见;横断位及冠状位T1WI示病灶呈低信号,横断位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冠状位T1增强示呈明显强化,邻近脑干受压

舌咽神经鞘瘤

左侧延髓池及颈静脉孔区见一肿块灶,横断位T1WI示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横断位及冠状位T1增强示肿块呈明显强化

舌下神经鞘瘤

舌下神经鞘瘤罕见。舌下神经支配全部的舌内肌和3/4的舌外肌,包括舌骨肌、茎突舌肌、舌骨舌肌。虽然舌下神经是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而不经过颈静脉孔,但是舌下神经鞘瘤也可以表现为颈静脉孔区肿块灶。

左侧颈静脉孔区肿块灶累及左侧舌下神经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横断位及冠状位T1增强示病灶呈分叶状,不均匀强化。

软骨肉瘤

矢状位T1WI示左侧后颅窝低信号肿块延伸至颈静脉孔,横断位及矢状位T1增强示肿块强化

颈静脉球瘤

副神经节瘤是仅次于听神经瘤第二好发于颞骨的肿瘤。副神经节瘤包括颈静脉球瘤、鼓室球瘤、迷走神经球瘤,这些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多发常见。MRI上表现为“胡椒盐征”,即肿瘤内信号不均匀,见分支状血管留空影,但是此征象一般要在大于2cm的病灶中才能见到。该病通常沿颈静脉孔生长入下鼓室的上外侧。

左侧颈静脉孔区肿块,横断位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肿瘤内见流空血管影,横断位及冠状位T1压脂增强序列示肿块明显强化

迷走神经球瘤

横断位T2压脂图像示右侧颈静脉孔区高信号肿块,其内见条状留空信号,横断位T1压脂后增强序列示肿块明显强化

鼓室球瘤

左侧颞骨区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稍低信号,增强示肿块不均匀强化

颈静脉球高位

颈静脉球是乙状窦和颈内静脉上部连接处的球形膨大。高位颈静脉球延伸至中耳,超过耳蜗基底转下缘。颈静脉球突出在CT上表现为中耳下鼓室层面内骨缺损代以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球高位在耳镜检查表现为柔软的、暗蓝色稍凸肿块,与血管球瘤的搏动性红色肿块不一样。

矢状位、横断位T2和矢状位T1梯度回波序列示右侧颈静脉球高位,增强T1WI示右侧高位颈静脉球强化,鉴别强化病灶

脑膜瘤

颈静脉孔脑膜瘤特征为弥漫性、偏心性颅底骨累及。它不仅可累及颈静脉孔本身,还可累及下鼓室、后颅窝、颈静脉结节、枕髁、斜坡、舌骨上颈动脉间隙。在MRI上,它表现为T1及T2加权等信号,增强呈均匀中度强化。

横断位及冠状位T1增强示左侧颈静脉孔区中等强化肿块灶

转移瘤

T1WI示左侧颈静脉孔区一较大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增强示强化

其他

胆脂瘤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瘤浆细胞瘤

版权声明









































百癣夏塔热片拉肚子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hl/63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