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内发育缺陷造成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各种常见先心病的发病率依次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 1、房间隔缺损(ASD) 1.1分型 卵圆孔未闭原发孔继发孔混合型 继发孔又分四型 中央型(卵圆孔型)下腔型 上腔型(静脉窦型)混合型 1.2血流动力学 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高压 1.3主要超声学表现 1.3.1二维 直接征象: 房间隔中部或上部回声失落。 在房间隔线状回声带中出现不连续即局部回声失落。继发孔型缺损多在房间隔中部,静脉窦型则在上部,原发孔型缺损位于下部,以胸骨旁四腔、主动脉根部短轴及剑下四腔切面或双心房切面可见,其中剑下四腔切面是显示房缺的最佳切面,可完整并清晰地显示房间隔,因为此切面声束与房间垂直,不象其他切面声束与房间隔平行,易造成假性回声失落。 ⑵间接征象 右房大,右室大,肺动脉增宽。 室间隔平坦伴异常运动:室间隔运动幅度减少,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1.3.2多普勒 CDFI:剑下、胸骨旁四腔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显示红色血流来自左房经房缺口侧进入右房侧。 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房间隔缺损口的右房侧略下方,可显示分流频谱持续双期,分流速度通常可达1-1.5m/s,同时伴有三尖瓣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加。 2、室间隔缺损(VSD) 室间隔的早期发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心室肌、心内膜垫、主肺动脉间隔 2.1分型 ?漏斗部(嵴上型嵴内型) ?膜周部(单纯膜部嵴下型隔瓣后型) ?肌部(光滑部小梁部) ?混合型(巨大缺损) 2.2血流动力学 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心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高压 2.3主要超声表现 2.3.1二维及M型超声 直接征象:室间隔回声失落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常用切面为左室长轴图,右室流出道长轴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图,胸骨旁、心尖及剑下四腔、五腔图,观察肌部间隔缺损应采用左室长轴、四腔切面及胸骨旁各短轴切面。 间接征象:左室、左房扩大;右室大及肺动脉增宽。 2.3.2多普勒 CDFI:可见收缩期以红色为主的异常血流来自左室经室间隔缺损口进入右室,若伴有肺动脉高压,室缺口可出现双向分流,收缩期为左向右分流呈红色,舒张期为右向左分流呈蓝色。 CDFI对检出二维超声难以确定的小缺损及多发筛孔状缺损有特殊价值。 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室间隔缺损处或可疑缺损处的右室面及缺损口内,可检出收缩期高速正向或双向充填型频谱。 3、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通道。出生后随肺部呼吸功能建立,导管渐失去作用而关闭。正常情况95%的婴儿出生后一年内闭塞,其中80%的婴儿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关闭,如长期不闭合则为动脉导管未闭。 3.1分型 管形漏斗形窗形 3.2血流动力学 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心容量负荷过增加肺动脉高压 3.3主要超声表现 3.3.1二维 直接征象 在胸骨左侧第2~3肋间旁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长轴高切面及胸骨上凹主动脉弓切面,观察到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探及管状无回声区。 间接征象 左心室增大,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宽 3.3.2多普勒 主肺动脉内可见起自降主动脉向上的红色血流束。 4、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 又称发绀四联症,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本病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右位(骑跨于缺损的心室间隔上)和右心室肥厚,其中前两种畸形为基本病变,本病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4.1血流动力学 由于肺动脉狭窄,肺循环血减少 右心室压力增高,出现右向左分流 如果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不显著,室水平的分流以左向右分流为主。 4.2主要超声表现 4.2.1二维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观及心尖切面等可清楚显示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根部骑跨,胸骨旁短轴切面则可显示肺动脉狭窄的特征。 4.2.2多普勒 肺动脉狭窄五彩混叠的加速血流和室间隔缺损处血流分流。 心脏肿瘤 心脏肿瘤少见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肿瘤较继发性肿瘤为少见。原发性肿瘤中75%为良性肿瘤,黏液瘤约占50%,其次横纹肌瘤约占20%,其它如纤维瘤、脂肪瘤、畸胎瘤、间皮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等。而继发性心脏肿瘤系其它脏器肿瘤的转移,属肿瘤的晚期。 黏液瘤 生长缓慢,常带蒂附着于房间隔、卵圆窝附近或房室环,附着基地较小,形成瘤蒂,活动度较大,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单发多数。 主要超声表现 1)心房内见一轮廓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中等或较强回声光团,可随房室瓣开放而活动,房室瓣开放时,光团可达房室瓣口,房室瓣关闭时,光团回到心房内,光团的回声强弱与病理结构有关。 2)瘤体活动度的大小,可反映瘤体蒂的长短。 3)常伴有左房大,右室大。 4)CDFI显示肿瘤阻塞瓣口后周边呈高速血流。 心包积液 正常人的心包壁层和脏层之间有可起润滑作用的少量液体,量约20—30ml左右。由于结核、风湿、病毒、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心包腔内液体增多时,临床上称为心包积液。 主要超声表现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可观察到左心室后壁、右室前壁前见心包腔内无回声区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左心室侧壁外侧和左心室后壁下方无回声区。四腔心切面心尖观察到左心室侧壁、心尖区无回声区。 少量心包积液一般在左心室后壁房室沟处心包腔内探测到少量无回声区(10mm) 中等量心包积液(~ml)时左心室后壁探及无回声区(20mm),前壁、侧壁和心尖处也可探及无回声区 大量心包积液(ml)时左心室后壁探及无回声区(20MM),前壁、侧壁和心尖等无回声区也增大,心脏在心包腔囊内呈摇摆运动。 心肌病 心肌病是指病变原发于心肌所致的心脏病,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按病理分类,原发性心肌病又可分为肥厚性、扩张性、限制性三种。 1、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为主的心脏病变,左心室腔较小,以室间隔增厚为主,以主动脉瓣下明显增厚,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 主要超声表现 (1)室间隔局限性增厚,常常﹥1.5cm.IHSS(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者IVS增厚值22.2±5.2mm,左室后壁厚度也可增厚13.2±2mm,IVS与LVPW的比值≥1.3。 (2)左室流出道变窄(正常人左室流出道的宽度位20—35mm,而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由于IVS增厚,突向LVOT加二尖瓣前叶收缩,向前运动,常使LVOT狭窄,一般在15-25mm之间,80%的病人<20mm) (3)左室腔较小,乳头肌肥厚。 (4)主动脉瓣收缩期中期部分关闭。 (5)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早期收缩期功能增强,舒张功能减弱,晚期均可减弱。 (6)CDFI:在左室流出道内可见收缩期射流束,频谱多普勒可记录到混叠的射流信号。 2、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普遍增大,心肌松软,张力降低,左、右房室均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左室泵血功能和室壁舒缩功能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腔易有血栓形成,由于心室扩大,房室环也增大,故常引起房室瓣关闭不全,此类病人常合并充血性心衰。 主要超声表现 (1)全心扩大,以左室为主,大心腔,小瓣膜。 (2)心脏舒缩功能明显减弱,表现为弥漫性。 (3)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使MV开放幅度下降,造成小瓣膜,MV、TV可相对关闭不全,MV呈钻石样改变。 3、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是以心内膜—心肌纤维增生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心室腔特别是流入道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所限制,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均受影响,导致心室回心血流发生障碍。 主要超声表现 (1)左室前后壁对称性明显增厚>2cm,左、右心房多数增大,IVC、肝V增宽。 (2)左室内径变小。 (3)M型见IVS(室间隔)与LVPW(左室后壁厚度)运动幅度明显变小,收缩期增厚率<30%,EFS下降。 (4)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明显减小。 (5)多普勒见心内及各瓣膜口血流速度变慢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的敏感和特征性的指标。室壁分段根据17段心肌分段法。左心室分为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基底段、中段再各分为6个节段,心尖段再分为5个节段。 1、主要超声表现 心肌梗死后出现室壁变薄,回声增强,室壁运动异常。 M型超声可探及前间隔和左心室后壁运动异常。 左室短轴探及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前间隔运动异常。 心尖四腔切面、胸骨旁左心室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可探及心尖区室壁运动异常。 心尖二腔心探及左室前壁及下壁运动异常。 心尖三腔心均可探及前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异常。 室壁运动异常分为:1)正常2)减弱3)消失4)矛盾运动5)运动增强 2、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2.1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正常人左室内径以基底部最大,愈靠近心尖部则愈小。心尖部室壁瘤更多表现为左室心尖局限性膨出;前壁室壁瘤者,心前有与左室腔相通的无回声区;后壁室壁瘤者,可见心后的无回声区与左室腔相连。局限性膨出的无回声区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向外膨出,且室壁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 2.2左室假性室壁瘤:多由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多发生在左室后壁或后侧壁。超声心动图上的主要特征为左室腔外有一无回声的腔,左室壁连续性中断,形成一个狭窄的孔,心外无回声的腔与左室腔借此孔相通。 2.3室间隔穿孔:可发生于前间壁或下壁穿壁性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回声连续中断,这种穿孔位于室间隔肌部,常常较大,穿孔附近的心肌组织坏死纤维化,反射增强。彩色多普勒:收缩期多色镶嵌血流由左室分流至右室。 2.4乳头肌断裂:二尖瓣呈挥鞭样运动,收缩期可向后脱入左房,舒张期快速向前至左室,前后叶不能对合。 2.5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动图可见左室扩大,左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活动幅度减低,乳头肌反射增强,二尖瓣可有脱垂,瓣尖对合异常,二尖瓣上行运动阻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二尖瓣返流。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白癜风在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