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79538.html

大雪后,气温愈来愈冻,华南地区水温将降到15℃以下,鲤鱼养殖须慎防白云病。

鲤鱼白云病是近年来部分地区鲤鱼死亡率较高的病害,死亡率一般在10%-25%,最高可达%,主要发生在净水塘。鲤鱼白云病是鲤鱼(包括红鲤、团鲤、草鲤、锦鲤、火鲤、芙蓉鲤、荷包鲤等)的一种由荧光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及口丝虫寄生感染所引起的综合症。患病初期,鱼体表现出若干个石蜡样小斑点,后形成一层灰白色黏液,并逐渐布满全身,怡似一层白云。病鱼头部、背部、鳍部最为明显。有的病鱼鳞片充血或脱落,严重者可见鳍基充血,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偶见鳞片竖起。病鱼食欲消失,游泳迟钝,有的鳍条折叠,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往往还和小爪虫病、车轮虫病、颤动隐鞭虫病、竖鳞病、水霉病并发。

(健康的鲤鱼)

(一)细菌性鲤鱼白云病

病原菌为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

鲤鱼白云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较高的发病率,90年代后发病率有所下降。本病主要发生于微流水、水质清瘦的网箱养鲤鱼和流水池塘集约化养鲤鱼中,流行季节为冬春,水温在10-14℃时。水温升高到20℃及以上时,病情就可得到控制。越冬期间的鲤鱼比较虚弱,易患本病;其他养殖鱼类虽同池同网箱饲养,但并不受感染。主要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流行,目前华南地区也出现该病害。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小斑状白色液体,容易被忽视。随后,黏稠物逐渐蔓延,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其中头部、背部、鳍条等处最为明显。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处,靠近网箱边缘缓慢游动,严重时出现“蛀鳍”、鳞片松动、皮肤溃烂等症状,最后陆续死亡。

(锦鲤白云病)

据文献资料表明,周月秀等()报道,鲤白云病的病原菌是恶臭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多鞭毛;培养物产生扩散性的荧光色素,不产生其他色素;利用肌醇、专性好氧,呼吸型代谢,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不产生果聚糖,不水解明胶,不水解淀粉,水解七叶灵,蛋黄反应阴性,聚-β-羟基丁酸盐阴性,还原硝酸盐,羙红试验阴性,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阴性,吲哚试验阴性;4℃可生长,41℃不生长;适宜pH为7-8.5,pH在6以下不生长。白云病流行于水温6-18℃,并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当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常并发竖鳞病和水霉病,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此病可不治而愈;在没有水流的养鱼池中,溶氧偏低,很少发生或不发生此病。养在同一网箱中的草鱼、鲢、鳙、鲫不感染发病。

吴旭东等()报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银南地区等主要养鱼地区,自年以来年年发生鲤白云病,危害越来越大。该地区鲤白云病主要是发生在殂水越冬池(即静水越冬池),尤其是高密度越冬池塘发病更为严重,发病期为上一年的10月上旬冰封前到翌年的4月上旬解冰后半个月左右,其中,头年11月到翌年3月间的冰期是高危害期。

日本富永报道,鲤患白云病的病原菌是荧光假单胞菌,在病鱼腹腔液涂片的标本上,可以看到有很多具有荚膜的荧光假单胞菌。

陈惠群等()报道,加州鲈患白云病的病原菌是洋葱假单胞菌。

(锦鲤)

(二)原虫性鲤鱼白云病

口丝虫。口丝虫属原生动物界肉足鞭毛虫门,以飘游口丝虫最常见,虫体呈卵圆形,中心体长约0.毫米,宽约0.毫米,具2或4根鞭毛,可旋转游动,体内有一个圆形的细胞核。当口丝虫固着于组织时,口丝虫的虫体呈梨形,鞭毛消失形成扁平的固着盘吸附在组织上,可上下左右摆动呈挣扎颤抖状。

口丝虫主要生活在2-30℃的水温中,一旦达到12-20℃,就可以进行大量繁殖,以24-25℃,PH值5-6时最容易繁殖。口丝虫主要以宿主的细胞碎屑为营养进行生存,繁殖时可以直接分裂,以纵二分裂法,可直接传染转移宿主,不需要中间宿主,水温在24-25℃时最为活跃,水质偏酸时也容易大量繁殖,几个小时就可以产生一代,在环境不适应时可以形成具有抵抗力的孢囊,附着于鱼体或者池底中等待机会。在锦鲤养殖中,口丝虫病主要发生在秋末至春季。如条件适宜,口丝虫的病情发展极快,3-5天幼鱼就会大量死亡。大鱼在越冬以后。因饲料缺乏也容易引发口丝虫病造成锦鲤的死亡。

口丝虫引起的鱼病主要特点是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或灰蓝色的黏液,使鲤鱼失去光泽。鱼体破伤处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当口丝虫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大量出现,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荷包鲤)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

到了后期,鱼体表面发生充血,身体黏液分泌增加,附着于体表,随着腮部黏液堆积,鱼呼吸困难,最后衰弱死亡。病情严重的病鱼,感染区发红出血,鳍条折叠,呼吸困难,食欲丧失,鱼体消瘦,体色发黑。行动迟钝,出现昏睡,病程发展极快,造成急性死亡。

口丝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主要适宜水温为12-20℃,口丝虫病发的受害者多以幼鱼为主,年龄愈小的幼鱼,对口丝虫病越敏感,越容易感染口丝虫病,常常突然之间幼鱼就会大量死亡,爆发快,范围广,难以控制是口丝虫病的特点。

口丝虫能够很快的引发鲤鱼病,它常常寄生在各类鲤鱼的体表与鳃的上皮组织上,如果你不注意保持好你的鲤鱼的水质和环境、或者你的鲤鱼的健康状况不佳,就可能引起口丝虫病的突然爆发,此病流行季节主要是是秋末至初春。在水温24—25℃的时候,只要条件适宜,口丝虫就可以大规模繁殖,随后口丝虫病就会像瘟疫一样,迅速而恐怖的爆发,3-5天可能造成鲤鱼幼鱼的大量死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hl/125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