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前行。

今年是开平市达德小学建校周年,

作为杰出校友,

1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肿瘤药理学专家甄永苏回到母校,

作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题讲座,

讲述奋斗历程,勉励家乡学子。

分享人生历程

期望学子常怀感恩之心

讲座上,甄永苏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艰苦求学,到最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成长历程,分享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小故事”,以及知命之年他用心总结的人生“大智慧”。期间,他还与学子们互动交流,幽默诙谐的言谈让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掌声不断。

甄永苏告诉记者,此次返乡除了回到达德小学讲座外,他还会去往曾就读过的台山越华中学,参加80周年校庆。“这么多年走来,回顾过去,最感恩的是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让我有机会在事业上取得进步。”甄永苏表示,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和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每个人的进步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期望学子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结合,在求学时勤奋努力,在工作时实干奋进,回顾过去时更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学校、感恩祖国。

据悉,甄永苏上小学时处于动荡的日本侵华战争年代,6年间辗转上过5所小学,在开平市达德小学、簕联小学都念过书,后在台山越华中学完成中学学业,考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甄永苏去往北京工作并长期定居。这几年,甄永苏一有空就会回来江门看看,“每次回来都感觉有很大发展。”

今年,甄永苏还捐资20万元在越华中学设立“甄永苏院士奖教奖学基金”,以奖励表现优秀的师生。

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透过《江门日报》了解家乡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甄永苏院士还是《江门日报》的“老朋友”。本报前些年开展“院士寻访录”系列报道时,采访团队曾赴北京专访甄永苏院士,结下了友谊。后又将采访形成的《中国侨都·院士之光》一书,以及每期的《江门日报》寄到甄永苏院士北京的家中,让院士了解家乡的变化。

“我在家经常看《江门日报》,家乡的很多‘大事情’都是从这份报纸上了解到的。”甄永苏说,他对目前热议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很感兴趣,透过《江门日报》,他能及时了解江门怎么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大湾区建设中江门起到的作用等信息,“这是挺好的,很有帮助的。”

甄永苏表示,希望《江门日报》越办越好,能把更多江门有关的信息、家乡的发展变化,及时传递给在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86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