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89.html 考点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病因 ①吸烟最常见,导致杯状细胞增生、纤毛功能下降 ②感染是急性加重因素,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常见 ③α1-抗胰蛋白酶减低 ④气道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为主) 2.病生:早期为小气道功能异常(核心)。晚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CO2潴留 3.临床 ①症状: 稳定期:起病缓慢。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急性加重期:咳痰喘加重,细菌感染时咳黄色脓性痰 ②体征: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 4.肺功能: ①FEV1/FVC<70%是必要条件 ②FEV1/FVC评价气流受限。FEV1%预计值评估COPD严重程度 ③RV/TLC(残气容积/肺总量)>40%用于诊断肺气肿 5.分级 轻: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 中:50%≤FEV1预计值百分比<80% 重:30%≤FEV1预计值百分比<50% 极重:FEV1预计值百分比<30% 口诀:等大 6.并发症:呼衰、自发性气胸(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肺心病 7.治疗 ①戒烟(最重要)、支气管扩张药、激素、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低流量氧疗 ②急性加重期:抗感染为主 考点64:肺动脉高压 1.IPAH诊断标准:静息mPAP>25mmHg/运动mPAP>30mmHg,PAWP正常(静息时12-15mmHg)。 2.肺动脉高压机制: ①功能性因素:缺氧(最重要)、肺血管收缩痉挛 ②解剖性因素:肺血管解剖结构变化,肺血管重塑 考点65:肺心病 1.病因:COPD最多见 2.临床 ①代偿期:P2亢进+剑突下见明显心脏搏动+颈静脉充盈 ②失代偿期:呼衰+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3.心电图: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肺型P波:V1-3导联QRS波呈QS、Qr、qr(需除外心肌梗死) 4.并发症 ①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首选血气分析 ②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早、阵发性室上速,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③酸碱失衡:肺心病病人=呼酸+代酸 5.治疗 ①控制感染首要措施,功能性缺氧导致的肺高压首选氧疗 ②控制心衰: 利尿剂:作用温和、联合保钾、小剂量短疗程 强心剂:适应证: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药无效,首选:毛花苷丙静脉推注,用常规剂量的1/2-2/3 考点66:支气管哮喘 1.病因: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2.机制:气道慢性炎症(本质)、IgE、气道高反应性、β受体功能低下、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多细胞(嗜酸、肥大细胞、T淋巴,中性粒、气道上皮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 3.临床 ①哮鸣音、呼气性呼吸困难、夜间加重、可逆性气流受限 ②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为唯一症状 ③运动性哮喘:多于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 4.辅助 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②肺功能: 支气管舒张试验为金标准,用β2受体激动剂后FEV1增加≥12%,绝对值≥ml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为银标准,吸入乙酰甲胆碱,FEV1下降≥20%为阳性 ③血气分析: 急性发作:氧分压降低,过度通气,二氧化碳降低,导致呼碱 严重哮喘:氧分压降低,呼气性呼吸困难,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酸,可合并代酸 ④IgE增高 5.治疗 (1)药物 ①发作首选气管舒张药: β2激动剂: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长效沙美特罗 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 茶碱类(氨茶碱) ②控制首选糖皮质激素,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布地奈德不良反应最小) ③白三烯调节剂:抗炎+舒张支气管作用,尤其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 ④预防哮喘发作不能作为治疗药的是:色甘酸钠 (2)急性发作的治疗原则:能吸入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 ①轻度:间断吸入糖皮质激素、间断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②中度: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规则吸入或者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③重度至危重: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持续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无效则机械通气 ④正压机械通气指征:呼衰+肺性脑病+呼吸停止 考点67:支气管扩张 1.病因:感染(常见铜绿假单胞菌)、支气管阻塞 2.诱因:麻疹、百日咳、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3.临床 ①症状:慢性咳嗽+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 ②体征:局限性粗湿啰音(题眼),可有杵状指 ③好发部位:两下肺支气管,左下叶细长,更易发病 4.辅助 ①胸片:轨道征,卷发征 ②高分辨CT(HRCT):最好且常用,确诊手段 5.治疗 ①控制感染: 首选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厌氧菌混合感染,加用甲硝唑 重症患者选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如:头孢他啶) ②清除气道分泌物:支气管开口向下引流排痰 ③外科手术:反复感染、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 考点68:肺炎 1.概述 ①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②非典型病原体: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特点:没有细胞壁,用大环内酯和四环素类(两环) 2.分类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G+多见,肺炎链球菌(最常见) ②院内获得性肺炎:G-常见 无感染高危因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有感染高危因素: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 考点69:肺炎链球菌肺炎 1.机制 ①致病菌:肺炎链球菌(G+球菌) ②致病力:多糖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2.临床 ①诱因:淋雨,受凉,疲劳,醉酒 ②症状:发热、胸痛、咳铁锈色痰 ③体征:急性病容,口、鼻周单纯疱疹,肺部叩诊浊音、语音震颤增强、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3.辅助 ①血常规:WBC10~20×10^9/L,N80%以上,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 ②X线:大片炎症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3~4周消散(不留瘢痕) 4.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关节炎、肺肉质变 5.治疗 ①抗菌药物:青霉素(首选),退热三天后停药 ②过敏或耐药: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喹诺酮类(沙星) ③支持疗法:对症治疗 考点70:葡萄球菌肺炎 1.机制 ①致病菌:葡萄球菌(G+球菌) ②感染途径:呼吸道吸入、经血循环 ③好发人群:小孩或年老体弱者 2.临床 ①急骤起病,寒战,高热(39~40℃) ②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质虚弱、精神萎靡等 ③痰液:黄色脓痰、粉红色乳状脓痰 3.辅助 ①血常规:WBC↑,N↑,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 ②X线:肺段或肺叶实变,可形成空洞(气液平面),病变影像部位易变 4.治疗 ①选用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头孢呋辛 ②耐药:万古霉素(MRSA直接用)、替考拉宁 考点71: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1.机制 ①好发人群:老年,营养不良,COPD及全身衰竭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②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2.临床 ①症状:急性起病,高热,咳嗽,咳痰(砖红色,胶冻状),早期出现休克 ②体征:呼吸急促、发绀 3.辅助 ①痰涂片:荚膜包围的短粗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②X表现:多为右肺上叶、双肺下叶实变,可有蜂窝状脓肿,间裂下垂(弧形下坠) 4.治疗: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 考点72:肺炎支原体肺炎 1.机制:儿童及青年人多见,婴儿间质性肺炎亦考虑本病 2.临床 ①症状:起病缓慢,咽痛,刺激性呛咳,发热、头痛、肌痛 ②体征:咽部充血,偶可见儿童鼓膜炎或中耳炎,颈部淋巴结肿大 3.辅助 ①冷凝集试验:传统检验方法,敏感性、特异性不高 ②X线:肺下叶间质性肺炎,实变后可有斑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征 4.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 口诀:支援红军送白糖 考点73:病毒性肺炎 1.机制:常见: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多为间质性炎症,可遗留肺纤维化 2.临床 ①症状:季节性,起病较急,咳嗽、痰少白色黏液样、发热、全身酸痛、倦怠 ②体征:无明显胸部体征 3.辅助 ①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②X线:肺纹理增多,小片、广泛浸润。病情进展出现白肺 4.治疗 ①对症治疗为主,酌情使用激素 ②抗病毒:金刚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考点74:肺脓肿 1.机制 ①吸入性:口鼻咽腔吸入致病,常为厌氧菌 ②血源性:外伤、疖、痈等所致,常为金葡菌、表葡菌、链球菌 ③继发性:肺炎(金葡、铜绿、肺克)、支扩、肺癌、结核空洞等 ④小儿肺脓肿以支气管异物阻塞最多见 2.临床 ①吸入性:误吸因素,急性起病,畏寒、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咯血,胸痛,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减退 ②血源性:多有原发病灶(疖、痈等) ③体征:肺实变,支气管呼吸音,慢性肺脓肿可有杵状指 3.辅助 ①血常规:WBC20~30×10^9/L,N>90%,核明显左移 ②X线:脓肿形成,出现圆形透亮区和气液平面(空洞和液平) 4.治疗 (1)抗生素: ①吸入性: 常用青霉素,疗程6-8周。 无效则使用甲硝唑或林可霉素 停药:胸片空洞和炎症消失,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②血源性: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2)脓液引流: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3)手术: 病程>3月,内科治疗无效,脓腔过大(5cm以上) 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危及生命 伴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经抽吸和冲洗疗效不佳 支气管阻塞,如肺癌 考点75:肺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 ①好发: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②胸片:哑铃型阴影(特点) ③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①X线:急性三均匀/亚急性慢性三不均,粟粒状结节阴影(特点) ②临床:症状较重,易并发脑膜炎,咯血少见 3.继发性肺结核 ①浸润性肺结核: 为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 好发部位: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 特点:X线小片状、斑点状阴影 ②干酪性肺炎:病灶呈大叶性密度均匀磨玻璃状阴影,逐渐出现溶解区,呈虫蚀样空洞 ③慢性纤维空洞: 流行病学意义是结核病菌重要的社会传染源,特点:传染性最强 X线:肺纹理垂柳征,纵隔向患者移位,病灶呈纤维厚壁空洞 ④结核球:病灶直径在2-4cm之间,内有钙化灶或液化坏死形成空洞,有卫星灶 ⑤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表现 4.临床 ①症状:低热、盗汗、乏力,月经不调或闭经,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②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 5.辅助 ①胸片:常规首选(简单经济方便快捷),早期诊断方法 ②痰涂片、痰培养:确诊 ③PPD试验:48-72小时记录硬结直径 ≤4mm:阴性(-) 5~9mm:一般阳性(+) 10~19mm:中度阳性(++) ≥20mm或有水疱、坏死:强阳性 ④血沉:男:0——15,女:0——20,升高提示活动期 6.治疗 ①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联合”是为了提高疗效,防止耐药 ②常用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INH,H):成人剂量每日mg,顿服,作用机理:抑制DNA、细胞壁的合成,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炎(维生素B6对症治疗) 利福平(RFP、R):剂量:成人剂量为每日8-10mg/kg,体重在50kg及以下者mg,50kg以上者为mg,顿服 吡嗪酰胺(PZA、Z):不良反应主要为高尿酸血症,故痛风病人禁用 乙胺丁醇(EMB、E):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唯一一个抑菌药 ③初治涂阳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 ④复治涂阳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 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⑤对症治疗 小咯血:消除紧张、患侧卧位(防止病灶扩散)、休息,药物止血: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 大咯血:垂体后叶素、患侧卧位,抢救用头低足高45°俯卧、严禁仰卧位 ⑥预防措施:发现并治愈涂片阳性排菌病人(根本)、卡介苗接种 考点76:肺癌 1.病理 ①大体分型: 中央型: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 周围型: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在肺周边部分 弥漫型:少见,发生于细支气管 ②组织分型: 鳞癌:多位中央型,老年男性多见 腺癌:最常见,发病年龄较小,女性多见 小细胞癌:高度恶性,化疗敏感 2.临床 ①早期:多无表现,可有刺激性咳嗽、血痰、胸闷 ②晚期: 压迫、侵犯邻近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发生 侵犯膈神经:同侧膈肌麻痹 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呛咳、声音嘶哑 压迫上腔静脉: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肺上沟瘤(Pancoast瘤):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Horner综合征) 3.辅助 ①痰细胞学:可确诊 ②X线:重要、首选: 中心型肺癌:肺门阴影,肺门肿块,反S征 周围型肺癌:肺野周围孤立类圆阴影,分叶、细短毛刺、厚壁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 ③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心型肺癌可以做确诊 ④CT引导下经胸壁穿刺活检:周围型确诊用 ⑤CT:重要诊断方法,发现早期肺癌及转移情况 4.鉴别:肺部良性肿瘤、肺结核球 5.治疗 ①手术治疗:首选,最重要、最有效 ②化疗:小细胞癌首选 ③预防:控烟、戒烟 考点77:肺血栓栓塞症(PTE) 1.机制 ①原发危险因素(诱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②获得性性危险因素: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 2.临床 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不明原因气促,晕厥,心率快,休克 ②DVT的症状和体征:患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肿、痛、沉) 3.诊断 ①疑诊: 症状:肺梗死三联征+P2亢进+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血浆D-二聚体升高 心电图检查:V1-V4导联T波倒置和ST段异常、SIQIIITIII征 下肢静脉超声:诊断DVT 超声心动图 ②确诊: CT肺动脉造影(首选、确诊) 放射性核素扫描肺通气灌注扫描 磁共振成像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金标准) 4.治疗 ①溶栓:时间窗14天。并发症:出血(颅内出血最严重) ②抗凝:华法林:肝素应用后第1天口服,肝素、华法林至少重叠应用5天 考点78:呼吸衰竭 1.I型呼衰 ①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②发病机制: 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弥散功能损害:低氧血症为主 肺动-静脉分流 氧耗量增加 ③常见疾病:严重肺部感染ARDS、肺炎、间质性肺疾病 ④吸氧:高浓度(35-45%) 2.II型呼衰 ①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PaCO2≥50mmHg ②发病机制:通气障碍 ③常见疾病:COPD(最常见)、上呼吸道堵塞、呼吸肌功能障碍 ④吸氧:低浓度(<35%) 3.肺性脑病 ①转归:呼衰症状→神经系统(烦躁,错乱,昏迷,抽搐)→脑间质水肿 ②检查:血气分析——早期呼酸,严重后代酸(二氧化碳潴留)。PaO2降,PaCO2高 ③治疗: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4.治疗 ①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 ②氧疗: Ⅱ型呼衰:需低浓度吸氧(<35%) 原因:二氧化碳储留严重,只能低氧刺激 ③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禁用可待因和吗啡 ④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⑤并发肺脑: 清醒、吸氧无效果:无创呼吸机 昏迷:气管插管或气切,呼吸机机械通气 考点7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1.病因 ①肺内:重症肺炎。在我国最主要原因 ②肺外:应激: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创伤、大面积烧伤、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药物和麻醉药中毒 2.机制:原因:肺血管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肺水肿 3.临床 ①典型: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②注意: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吸氧改善,不能用其他原发心肺疾病(气胸、肺气肿、肺不张、肺炎、心衰)解释 4.辅助 ①血气:PaO2降低、PaCO2降低,pH升高(过度通气) ②确诊:氧合指数——最常用、最重要 ③肺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正常值-,ARDS≤ ④胸片:肺纹理增多,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影、实变浸润影 考点80:系统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定义:MODS是SIRS的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阶段,指机体在遭受急性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突然打击后,同时或先后出现不包括原发病的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注意,一定不包括原发病。大于等于两个器官障碍就诊断 考点81: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 1.诊断:低热+盗汗+干性胸膜炎(胸膜摩擦音) ①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液 ②ADA腺苷脱氨酶:>45U/L ③间皮细胞<5% 2.治疗 ①首选抗结核 ②抽液治疗:大量胸水者,每周抽液2-3次,每次<ml,首次<ml,直至胸液完全消失 ③糖皮质激素:不能单独使用,非常规药物 考点82:恶性胸腔积液 1.诊断:血性+LDH升高(>U/L)=恶性胸水 考点83:血胸 1.病生:不凝血:去纤维化作用 2.临床 ①少量≤mL,中量-mL,大量>mL ②进行性血胸:引流量>ml/h,持续3小时 ③感染性血胸:畏寒、高热,积血加入蒸馏水,出现混浊或絮状物 3.治疗 ①进行性血胸:开胸探查术 ②感染性血胸:改善胸腔引流,排尽积血积脓;效果不佳,手术清除,剥离脓性纤维膜 考点84:急性脓胸 1.病因 ①成人:肺炎球菌、链球菌。小儿:金葡菌 ②途径:直接进入、经淋巴、血源播散 2.诊断:胸腔穿刺(确诊) 3.治疗 ①抗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 ②支持治疗 ③胸腔闭式引流术:彻底排净脓液,使肺早日复张(引流是根本) 考点85:慢性脓胸 1.病因:主要由于急性脓胸处理不当导致 2.临床:纵隔向患侧移位,杵状指 3.治疗 ①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及胸廓成形术(无并发症者首选) ②胸膜肺切除术 考点86:气胸 1.分类 (1)闭合性气胸(和外界不通): ①通常为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急促,胸闷 ②肺萎陷<20%,伤后1-2周可自行吸收恢复,可观察保守治疗 ③肺萎陷>20%,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 (2)开放性气胸(和外界通): ①纵隔扑动(最大特点) ②吸气时,健侧低于大气压,患侧=大气压,纵隔向健侧移动 ③呼气时,健侧大于大气压,患侧=大气压,纵隔向患侧移动 ④处理原则:变开放为闭合、胸腔闭式引流 (3)张力性气胸(高压性气胸): ①损伤形成单向活瓣,胸膜腔气体越积越多,是最危险的气胸 ②气管移向健侧,颈静脉怒张(压迫),皮下气肿 ③肋间隙增宽,叩诊鼓音,呼吸运动幅度减低,呼吸音消失 ④诊断依据:胸腔穿刺有高压气体 ⑤急救处理:粗针头迅速穿刺、排气和降压 2.辅助:X线胸片 3.并发症:脓气胸、液气胸、纵隔和皮下气肿 考点87:肋骨骨折 1.临床 ①单根单处:4-7肋多见(长而薄)。胸廓挤压征阳性 ②多根多处:反常呼吸(典型,吸陷呼凸) ③创伤性窒息:严重胸部挤压伤,胸腔内的压力骤升,结膜充血,颈静脉怒张,前胸皮肤瘀斑 2.治疗:止痛,固定 ①单根单处:止痛,固定,防治并发症 ②多根多处:固定胸壁(消除反常呼吸)。小范围包扎固定,大范围牵引固定,错位比较大的内固定。(连枷胸禁止加压包扎) ③开放性:首先清创,再行固定 考点88:纵隔肿瘤 1.好发部位 ①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 ②畸胎瘤与皮样囊肿:前纵隔 ③胸腺瘤:前上纵隔 ④胸骨后甲状腺肿:前纵隔 Alenx感谢大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