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 http://m.39.net/disease/a_4342729.html这是40天前,我们介入栓塞后,出院前CTA的结果。 考虑到"血泡"样动脉瘤的可能性极大,嘱咐患者在1个月后复查DSA,结果动脉瘤复发。病人真是幸运呀,再等几天可能后果会很严重。 这是我在上篇谈到的,如果复发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看来是选择的时候了。 全麻,右侧常规翼点入路。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重点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及脑电图。 为防止术中动脉瘤破裂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显露同侧颈总动脉,预留阻断带。 以下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准备在硬脑膜外磨除右侧前床突,但感觉硬膜张力稍高,操作空间受限。 此时,决定先颅内操作,切开硬脑膜、分离外侧裂、显露右侧颈内动脉及视交叉。继之充分显露终板并造瘘,充分释放脑脊液,脑组织张力明显下降。 轻松完成前床突的磨除,给动脉瘤的显露预留足够空间。 显露动脉瘤后,透过动脉瘤壁,可清楚的看到弹簧圈。局部粘连明显,分离显露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过程需要耐心,如动脉瘤破裂,给下一步处置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仔细锐性分离,充分显露动脉瘤颈,在后交通动脉及眼动脉间穿过脑膜腱,瘤颈处包绕少量Teflon棉絮,夹闭动脉瘤。 术中荧光造影,见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夹闭满意。 手术过程中,特别是在动脉瘤夹闭后,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各项指标无异常改变。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复查CTA的结果是这样的。由于该病人动脉瘤同侧A1及后交通发育不良,可以认为动脉瘤段不显影是伪影导致,这点也得到影像中心王丹老师的确定。病人顺利出院。 体会:1、颈动脉前壁血泡样动脉瘤无论介入或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是对是神经外科医生的挑战。2、包裹+夹闭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可能避免了单纯夹闭或缝合导致的载瘤动脉狭窄。3、本例先行单纯栓塞,术后尽早复查,虽然见动脉瘤复发,但是已度过急性期,手术相对从容、安全。4、期待DSA随访结果。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荧光造影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确保病人的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108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