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210313/8743276.html
最近,自从东门健康路(今雅河路号)医院迁往昆鳌大道号之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都称那里医院医院;竟医院医院,医院。朋友们!您们这样的称谓似乎有些错了。医院的地址和状况,你们大概不甚了解或是一知半解而已吧!特别对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当然不会知情。何况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直至零零后出娘胎的他(她)们更是何从谈起。老医院的历史,我是一个高龄的老人可以告诉大家,便娓娓道来。原东门横街13号,即今天大门上挂着城关社区和城东社区两个招牌的办公地方,解放前这里原是一座名叫蔡宅洋房,是一户财主人家,按照西方造型设计而建的;是县城内鼎鼎出名的宅门。它也是抗日时期,日机骚扰后方、轰炸的主要建筑物和目标。大地一声春雷响,平阳县城于年5月间获得和平解放。刚解放初期,人民政府财力困难,眼看平阳人民卫生事业处在落后面貌,医院面临难题不少,既无资金;又无地址可选。于是县府决定,暂时征用这所蔡宅洋房,经过简易装修,安排了几名医生与护士。没多久,医院门诊部正式挂牌对外看病了。当时的门诊部只设内科与外科,化验设备几乎是零;药房里只配备普通的日常用药。更没有住院部设置,无法接收重症患者。我记得那年身患外科炎症,去“老医院”看外科。外科医生姓王,鳌江镇人。他处方开的是地霉素,注明每日三次,一次二粒,二天服完,拿当时来说,地霉素是“灵丹妙药”,消炎功效很好。此外,由于年代的限制,没有什么新药发明上市。外科护士名叫沙和玉,温州人,讲一口温州话,工作挺认真。至今她已有九十开外的高龄。前些年她和我恰好是平阳老年大学书法班的同班同学。她精神抖擞,行动自如,还有一手好书法。,后来,由于东门横街只有门诊部,没有住院部,范围太小,县府研究再征用健康路地主张孝天的住宅,那里地大广阔,可以建造好几幢楼房,分设门诊部和住院部,更方便群众看病,接收重症患者住院治疗。于是,东门横街的“老医院”在六十年代初正式搬迁至健康路的新址了。东门横街13号的“老医院”迁址后,县府决定划给平阳县防疫站使用办公。直至年前,防疫站新址建成,又搬迁到鳌江昆鳌大道去了。如今才出现了城关社区和城东社区两个招牌的一幕。这样使大家可以有一个“老医院”的认识概念。(谢锦芳邵杭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106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