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年7月29日,外科一病区首例化疗患者第一疗程结束出院,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更深入学习。 病例:患者,女,49岁,因“反复便时出血5月余”入院,中医诊断:锁肛痔(湿热下注);西医诊断:1、直肠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2、大肠多发息肉(II、III型);3、混合痔;4、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5、肥胖;6、慢性支气管炎;7、脂肪肝;8、右肾结石;9、高甘油三酯血症;10、主动脉瓣钙化伴少量反流,经完善相关检查于年06月21日在手术室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引流术”,经术后好转出院出院后时感大便难解,为求辅助化疗,于年07月21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时症见:精神状态稍差,时感大便难解,小便调,纳眠欠佳。 化疗,即化学药物治疗,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3大治疗手段。 化疗的适应症 1.对化疗敏感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霍奇金病、中度和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小细胞肺癌等病人为化疗的首选对象。 2.已无手术和放疗指征的晚期癌症或术后、放疗后复发转移病人。 3.有化疗指征的需要综合治疗的病人,包括手术前后或放疗前后需辅助化疗者。 4.采用特殊给药途径做局部化疗病人。 (1)癌性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需腔内给药治疗者。 (2)脑脊膜转移需鞘内给药预防或治疗者。 (3)某些组织脏器原发灶或转移灶需动脉给药治疗者。 5.癌症引起的上腔静脉压迫、呼吸道压迫、颅内压增高病人,可先做化疗急症处理,以减轻症状,再进一步采用其他治疗。 -------------------------------------------------------- 化疗的禁忌症 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 以往多程放疗或化疗而血象长期很低或有出血倾向者; 有肝功能障碍及心血管功能严重疾病者; 贫血、营养障碍及血浆蛋白低下者; 有骨髓转移的病人;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 有感染、发热及其他并发症的病人; 有心肌病变的病人,应注意尽量不用阿霉素、柔红霉素及金属类抗癌药; 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应禁用博来霉素、平阳霉素。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一、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1、烷化剂(氮介类、乙酰亚胺类、亚硝脲类、甲烷磺酸脂类等)。 2、抗代谢药(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3、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类、放线菌素类等)。 4、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类、鬼臼毒素衍生物等)。 5、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其拮抗药)。 6、其他(铂类配合物和酶等) 二、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2、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5、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三、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等。 2、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CCSA)如抗代谢药物、长春碱类药物等。 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一)造血系统毒性(骨髓抑制) (二)消化系统毒性: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肝毒性等。 类别 内容 特点 急性呕吐 应用抗癌药物后24小时内发生 多发于用药后1~2小 时特别多见于初次 化疗者 迟发性呕吐 应用抗癌药物后超过24小时发生 有时可持续数日 预期性呕吐 应用抗癌药物之前发生 是一种条件反射 易感性有多种因素 决定 病理改变 机制 代表药物 肝细胞损伤坏死 抗肿瘤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急性、直接作用 L-ASP、甲氨蝶呤 (MTX) 肝纤维化 不明 甲氨蝶呤(MTX) (小剂量长期应用) 静脉闭塞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非血栓性静脉闭塞,进而发生小叶中心出血,肝细胞坏死 常规剂量:卡铂 (CBP)、达卡巴嗪 (DTIC)、高剂量: 环磷酰胺(CTX)、 卡莫司汀(BCNU)、 丝裂霉素(MMC) (三)泌尿系统毒性反应:如肾毒性、膀胱毒性 (四)呼吸系统毒性 大剂量长期应用博来霉素可以起肺纤维化,可能与肺内皮细胞缺少灭火博来霉素酶有关。 容易引起肺纤维化的化疗药物:博来霉素、平阳霉素、甲氨蝶呤(大剂量)、环磷酰胺(大剂量) (五)神经系统毒性 易引起末梢神经炎的药物:长春新碱,顺铂、紫杉醇、依托泊苷、奥沙利铂。 其中最容易引起外周神经病变的是长春新碱。 (六)心脏毒性 多柔比星、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顺铂等对心肌有毒性,轻者可无症状,仅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重者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七)脱发和皮肤反应 脱发是化疗药物损伤毛囊的结果,尤以烷化剂为甚,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最常引起脱发,停药后会再生。博来霉素可引起斑丘疹或荨麻疹,可使皮肤角化增多并发生色素沉着。 编辑:张娜 联系-31222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105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