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耳朵旁边有这样的小洞吗?

老一辈的人把它叫做

“仓眼”、“福气孔”,

认为有这个小洞的孩子是

“富贵命”,

将来吃穿不愁。

也有人叫它“聪明孔”,

认为这个孩子以后会很聪明。

很多人成年后仍然有↓↓↓

可是事实

真有这般美好吗?

其实不然!

实际上,这个小洞

真正的名字叫“耳前瘘管”,

是一种先天畸形!

它一旦受到挤压等外界刺激

轻则发炎流脓,

重则需要手术切除!

小小“福气孔”闹出大事情

前几天就有一位妈妈因为无知,

挤压了宝宝的“福气孔”,

结果刚出生的宝宝竟要面临手术!

豆豆从出生开始,右耳上面就有个小小洞,以前一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最近却发现里面有白色分泌物出来,并且会有点臭臭的气味。豆豆妈自认为挤出来就好了,没想到第二天发炎了,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耳前瘘管,需要立刻手术治疗。豆豆的妈妈后悔不已,如果不是自己无知,孩子根本不会遭受这样一次罪。

无独有偶,这两天,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也收治了一名小患者橙橙(化名)。橙橙出生时,父母就发现他两侧耳朵都有“仓眼”,但是几年来一直没有感染、发炎,也就没做什么处理。可就在前两天,由于右侧“仓眼”感染,红肿,疼痛难忍,他不得不接受切除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不仅出现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有可能发作。专家介绍,很多病发是在孩子中考、高考等学习紧张时,成人往往是在工作最关键、压力大的时候。据悉,省会陈女士就因为自己的“仓眼”受了不少罪,感染严重的时候,早上醒来脸上大片的脓血,痛苦不堪。

“仓眼”是怎么形成的?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周永青介绍说,“仓眼”在医学上被称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病变,是胚胎时期耳朵上应该闭合的地方没有闭合好,留下了小孔。虽然表面看是一个孔,但其内部走向、分支非常复杂,一旦感染,常常会反复发作。而且,耳前瘘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男女发病比例约4:1。一旦感染将反复发作手术不可少

如果注重生活细节,这个耳前瘘管或许一辈子不会兴风作浪。周永青说,但一旦发生感染,今后就会反复发作,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选择时机把它彻底切除。

“管道内的皮肤组织是会脱皮的。如果管道太长,脱下来的皮无法排出来,就会堆积,加上继发细菌感染,就会发生炎症,出现红肿疼痛、肿胀、脓性分泌物增多等继发病变,最终形成脓瘘和瘢痕。”

他说,耳前瘘管手术治疗是彻底根除的方法,而且要尽早做,以免造成其他的不良影响。

注意细节可减少“仓眼”感染

“仓眼”随时都有可能发炎,预防就显得十分关键。为此,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董凯峰给出以下建议:

1、在饮食上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海鲜等发物。

2、平时要多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3、不要用手挤压或反复揉搓,保护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4、洗头、洗脸、洗澡时,不要将水碰到耳孔,尽量保持该部位干燥。

该部位干

新闻多一点:“拴马桩”

提到“仓眼”,不少人就会联想到“拴马桩”,也就是有些人耳朵旁边多长出的小肉球,民间有“拴马桩耳,官运亨通”之说。

对此,周永青表示,“拴马桩”其实是副耳,多位于耳屏前方、上方或下方。其形态多种多样,有的象个小耳朵,有的呈半月状,还有的只是一个小圆包。

“这种副耳表示官运如何,其实没什么科学根据。医学上讲,这就是一种外耳廓畸形发育的表现,可单发或多发,内含有软骨组织和小血管。”他说,虽然这种情况不像先天性耳前瘘管那样复杂,也不太容易感染,但出于美观的考虑,还是有人会选择手术切除。

现在想必大家都明白了,

耳朵上这些小物件

跟“富贵命”

真没多大关系!

有症状还是尽早就医,

及时治疗吧!

部分内容综合自现代快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111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