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有一位患者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走进来,说自己打篮球时扭到了自己的膝关节,还听到了“啵”一声,然后膝关节迅速肿了起来,还伴有疼痛,屈伸困难。 去医院拍了个x光片,骨头没问题,就打发回家了。但是到家后膝关节越来越肿胀,后来肿痛消退后,自己感觉运动时会打软腿,没法继续打球了! 听说孙鲁宁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慕名来就诊! 对于这种情况,孙主任对他进行了细致专业的体格检查并安排了磁共振检查~ 那么他的膝关节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磁共振上显示:他的前交叉韧带断裂了! 听到前交叉韧带断裂, 很多人会一脸懵逼,不知所措。 前交叉韧带是什么? 断了之后还能愈合吗? 以后还能运动吗? 一定要做手术吗? 带着这些疑惑, 跟着我一起了解一下前交叉韧带吧! 一、 什么是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英文简称ACL,在膝关节腔内连接胫骨(小腿骨)和股骨(大腿骨),有限制胫骨前移和旋转的作用。由于ACL犹如斜拉桥的钢索一样可以有效维持膝关节稳定,被称作膝关节的“看门狗”(watchdog)。 前交叉韧带股骨附着端的断面为半圆形或束带状,前界直,凸缘朝向后方。在膝伸位,附着面的长轴近于垂直。胫骨附着端的断面近似于三角形,其底朝前,尖向后方,近期也有研究提示胫骨附着端呈J形。 二、 如何初步判断前交叉韧带断裂? ??有比较明确的外伤史,如在篮球、足球、网球、滑雪运动中扭伤,车祸伤等。 ??初次损伤后在数小时内常有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有大量积液。 ??急性损伤时膝关节常常不能完全伸直,无法再从事刚才的运动。 ??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者,最常见的表现是不能快速奔跑,不能急停、急转弯,因而在运动中出现反复扭伤。 小提示 有的在20岁左右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还强行继续坚持从事有剪力的运动的,到40多岁时膝关节的退化程度已经相当于70多岁的老年关节。 因此,对于希望重返运动并延缓关节退变的患者,建议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犹如盖房子需要砖瓦,重建前交叉韧带也需要“建筑材料”,那如何更好地选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材料”呢? 三、 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如何选择? 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材料根据来源大概可以分为: 1、自体肌腱; 2、异体肌腱; 3、人工韧带。 自体肌腱 髌骨-髌腱-骨(BPTB或BTB)和股薄肌-半腱肌腱(ST-G,又称腘绳肌腱,在大腿内侧后方)是自体肌腱中最有代表性的移植物。 相对来说,BTB重建材料由于两端带有骨块,会更容易愈合,但有术后跪地痛、膝前痛等并发症可能;而ST-G的术后并发症较少,绝大部分患者取材后不会造成明显的功能丧失,有可能会对髋内收肌力有些许影响。 异体肌腱 异体肌腱除了BTB、ST-G外,还可以使用跟腱、胫前肌腱等。跟腱、胫前肌腱等的腱性结构粗大,是理想的前交叉韧带移植物。 异体肌腱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拆东墙补西墙”,缺点是“额外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移植物和骨隧道的愈合时间比自体移植物要慢很多。 人工韧带 不论是自体肌腱还是异体肌腱,术后都有一个韧带化、血管化和再塑形(Remodeling)的过程,因此术后半年内一般是不建议回到赛场的。而人工韧带却不存在这些过程的问题,它是通过金属的螺丝钉将人工韧带挤压在骨壁上达到固定作用的,犹如“用钉子将一幅画挂在墙上”。 当然,人工韧带也有他的软肋:缺乏自体韧带残端的病例,可能加剧韧带磨损。但是,对于极少数急于恢复工作和比赛的人群来说,人工韧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使用最多的是自体腘绳肌腱,其次是自体肌腱,然后是异体肌腱或人工韧带。 ?常用的是自体的腘绳肌腱; ?运动中身体对抗要求比较高(如橄榄球),想早点恢复运动的职业运动员,可以取髌腱; ?要求更高,短期内就要上场比赛的职业运动员,用人工韧带。 孙主任 提示 临床上,前交叉韧带损伤常分挫伤、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对于挫伤可以进行保守治疗;而对于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要认真进行KT检测,通过与健侧比较的侧-侧差值再结合患者的运动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 生命在于运动, 祝大家手术成功, 早日重返运动, 活出绚烂人生! 往期推荐: 肩痛的4种情况,建议收藏!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新思维新技术培训班在南京成功举办!告别“膝超伸”,向膝盖疼、小腿粗壮说拜拜!一觉醒来,竟变成了“大力水手”!膝盖容易受伤,因为你的半月板天生就和别人不一样!门诊预约 门诊时间:肩痛门诊——星期二上午 运动损伤专家门诊——星期四下午 门诊预约流程: 1-2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