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小伙伴在裂画室隔壁的“外滩壹号”看好《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就顺便过来临摹一幅莫奈的睡莲。

外滩壹号亚细亚大楼,距裂·画室步行8分钟

莫奈临死前几年画的画,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睡莲系列,那时的大师已经绚烂归于寂静,近乎全盲的情况下,一遍又一遍描绘自己深爱和熟悉的事物,安静的等待最终的归宿。莫奈最后的时间,孤独衰老,强大永恒。

一个人包场

我周三上午10:00进的场,同时入场的人都从头开始看,我直接奔最后的睡莲厅,里面除了保安只有我,保安大叔问:“好看吗?”

“好看吗?”不要问我好不好看,我特么恨不得挖下两只眼贴进画里。从10:00到12:00两个小时,我就在睡莲厅没出来,八幅画平均每幅看15分钟。

睡莲:莫奈被临摹最多的作品

我错了,我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人生的头一幅油画就是临摹的莫奈的睡莲,我以为很简单,直到我看到了真迹。来来来对比一下吧!残忍是残忍,但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能提醒自己离大师还有宇宙里所有睡莲连起来那么远?

祭出我的处女作,我的朋友Lina还给它裱了个金框,但我觉得它不配这么好的框。这特么的就是坨屎。

WL油画处女作

来看看莫奈的真迹长啥样:

看到真迹,我双膝跪地,我曾以为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金刚,结果我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皮脸。哪里像?哪里像?是悬挂下来的海带?还是浮在泥沼里的皮蛋?你可真棒呐。

好啦!观画顺序是倒叙,不喜欢和陌生人靠近,倒着看展是最大程度避免扎堆的方式。先看莫奈晚年的画。

水仙:写意写神不写形色

这幅好好顶礼膜拜先,是不是猛一看觉得特别像中国画?那种泼墨写意的感觉?狂放不羁已经对形式的完美和完整不屑一顾了?对比一下中国明朝写意画大神徐渭的画。

徐渭的写意水墨画

这是莫奈临死那年也就是年画的,那时候的莫奈已臻化境,与中国文人写意水墨殊途同归了,线条的流动,紫灰和翠绿带起的节奏,跟西方传统绘画甚至是印象派可以说没啥关系了,没有明暗,透视,光影,甚至没有他最擅长的色彩,只能感受到86岁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莫奈那恣意繁盛的精神世界。

看看细节,油画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一百年前画家下笔时候的方向,气势,笔触,肌理,甚至情绪,在一百年之后,你能完全看得到摸得着(不能摸)。

玫瑰树:认识莫奈的色彩

玫瑰树

晚年的莫奈喜欢用群青,玫瑰红,荧光桃红,红绿撞色,这幅画里有所有他喜欢的颜色及搭配,背景饱和度高,明度高,再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垂垂老者画的,而且还超大尺幅,这体力和精神状态,瑞思拜。

两幅日本桥,两种心境

看到这幅画我留下了泪水,不是因为感动或者震撼,而是出于理解,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要画这幅画,这里面有莫奈最深的孤独和哀伤。而这种情感,每个人都有,只是各人排解的方法不同。

这幅画绝对被低估了!因为看画册或者照片根本看不出它的精彩!我甚至认为这幅画是本次展览里最动人心弦的一幅,也是我看了最久的一幅。为啥子呢?除了个人情感的感受,我们从技法层面去分析一下。

灰度:这幅画面里的色彩明度相差不大,近距离看朦朦胧胧的一片不知道画点啥,但离远,就看得出影影绰绰的桥和湖面,有一种朦胧感和阴郁感;

色彩:用了同等体量的玫瑰紫红和墨绿对比撞色,极少的荧光桃红和大面积的橄榄绿对比撞色,因此即便是色彩明度差别不大,却很有冷暖色交织的美感,并不给人乌糟糟的感觉,而是传说中五彩斑斓的黑;

肌理:画不是一次性画完的,莫奈分了好几次很多天才画完的这幅画,他用了很厚涂的深色去铺底,等干以后又在深底上提亮着画,整幅画肌理非常强,仿佛像是先用塑形膏打底再着色的,像是一面墙的浮雕。

微弱的明暗对比,巧妙的冷暖对比,强烈的肌理层次,这种安排,太值得玩味,看一天也看不腻。

对比他三四十岁画的一幅类似技法用色的画,但没有很强烈的肌理,用色明丽,心境大不同吧

下面这幅是上面那幅的姐妹,色彩稍微明亮了那么一丢丢,运笔比那幅欢快很多,更多飞扬翻滚的曲线,看现场才能看出来。很明显,莫奈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很不错。

紫藤:不满意就上刮刀吧!

这幅画有趣之处在于,这个淡紫色的背景是先上色,也许是嫌色彩太实在不够朦胧,莫奈再用刮刀刮掉,所以紫藤厚涂,背景薄涂,呈现了一种仙气飘渺的感觉,这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了!

我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画面中不要出现两种笔触风格,我当时不信邪,就在薄涂画面里同时搞了厚涂肌理,你看看莫奈不也这么搞嘛!

天生反骨的人适合搞艺术,要么他搞死艺术,要么艺术搞死他,反正不会平庸就是了。

莫奈其他的画就简略讲讲吧!

莫奈最幸福的三四十岁年纪,和老婆卡米耶,大儿子让在一起的日子,总是阳光明媚

这个云画的太好啦!

圣拉查尔火车站,莫奈青壮年期的代表作,记不记得那幅最有名的火车进站?

莫奈的雪景真的可以临摹一下,学习一下啥叫五彩斑斓的白

典型的莫奈中期的作品,色彩好看,冷暖对比用的,我还看到一幅荷兰大风车那个颜色简直艳俗不像莫奈画的,我没拍

马奈:这个展最让我惊艳的人像作品

莫里索是印象派女画家,没人知道马奈爱不爱莫里索,反正最后莫里索嫁给了马奈的弟弟,至于莫里索爱不爱马奈,这幅画说明了一切,爱而不得的情感,从来都是艺术丰盛的源泉。

莫里索像

马奈这个印象派之父,地位显然被大大低估了,我觉得他应该是现当代艺术的外公,这幅画就用了两三种颜色,但我觉得他包含了整个宇宙。那种深邃和冷静,怪不得莫里索为这个秃顶老头子拖到33岁才结婚。我是一个不太会用黑色的人,马奈的黑色,通透干净,运笔坚定利落,简洁雅致,献上我的膝盖。下次画室人像写生我也要用用看。

马奈的另一幅更有名的莫里索像,再次跪下!

其他印象派画家

莫里索

毕沙罗

德加这次来的两幅画都很一般,但德加也是神一样的人物!

雷诺阿画的莫里索的女儿,也就是马奈的侄女

基约曼的色彩很漂亮,有高更的感觉,我爱我的兄弟高更,隔空表白

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学生比老师取得更大的成就,作为老师简直太欣慰了

欧仁·布丹

我爱柯罗,他的风景画深得我心

爱柯罗,好吧,在莫奈展下面跟柯罗表白,抱歉了莫奈

好累,写了一天,画也没画一笔有种负罪感,雨夜里,给两个爱画画的女孩子上课,一个住在昆山,一个住在奉贤,大风大雨下了班赶过来的,我真的想把所有我知道的都告诉可爱的她们。

割ISOLATIONISM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106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