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这里 中医疗法以其独有的“简、便、效、廉”特色在防病治病中广受青睐。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绿色治疗”特色,让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特推出《岐黄之术》专栏,介绍优秀的中医传统疗法,让更多的人信中医、用中医、受益于中医。 中医外治法 治疗胃瘫 术后胃瘫综合征,也叫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也是一种胃动力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满、恶心、呕吐、进食困难、反酸、胃灼热、无排气或少排气等,无明显腹痛。该病常发生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胰腺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后,多发生于术后3-12天,于术后或更改饮食时出现。因患者服药困难,治疗以中医局部外治为主,肿瘤术后胃瘫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局部脾胃虚弱,寒凝气滞,治宜局部温阳散寒、行气散瘀以消痞。科室自拟胃瘫方采用穴位贴敷、中药膏摩等局部外治方式,效果显著。 中医外治法 穴位贴敷 取胃瘫外敷方配方颗粒1剂,用适量黄酒、生姜汁加蜂蜜调成糊状,置于纱布上,敷盖纱布,用无纺布固定,选取中脘穴、神阙穴等贴敷4-6小时。 中药膏摩 取胃瘫外敷方配方颗粒1剂,加入适量开水将配方颗粒溶解,加入等量凡士林调成膏状,以神阙穴为中心,在腹部进行顺时针摩法,按摩十分钟,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并配合中脘穴、天枢穴点按。 65岁的杨女士因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到医院就诊,在做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胃癌。后行胃部分切除术伴胃空肠吻合术。术后10余天出现了上腹部饱胀感,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呕吐,在做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后发现是胃蠕动减慢引起的。因患者无法口服中药,治疗中以中医外治法主,辨证施治后给予科室胃瘫方穴位贴敷、中药膏摩治疗后,每日一次,治疗10余天,患者逐渐好转,食欲好了,可进食半流质饮食,未再出现恶心、呕吐等,排气排便正常。中医外治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后续抗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咨询电话 - 高坤简介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师从山东省著名肿瘤专家李秀荣教授,并在北医院进修深造,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实践与研究,擅长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中医特色外治,特别擅长运用中医治疗肿瘤术后并发症、化放疗后调理、癌痛及促进肿瘤康复。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主持省级科研一项,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温馨提示 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史者、发热病人请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位于门诊楼西门北侧平房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zl/105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