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一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沈淳 誓言无声 」人物介绍沈淳,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儿外科、新生儿外科,擅长新生儿、早产儿消化道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闭锁、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巨结肠、直肠肛门畸形及食道、胃、幽门等疾病)、腹壁缺损(脐膨出和腹裂)、膈疝、新生儿腹腔肿物、胆道疾病、淋巴管瘤、骶尾部畸胎瘤等疾病的诊治;也长期从事各类胎儿结构畸形产前诊断、咨询及指导生后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经验。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年学组组长。医院儿外科教研室主任。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共同主编《新生儿临床决策》一书,参编多部书籍。现已培养毕业硕士生9名,在读硕士生4名。在研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项目3项及多项联合项目。于年被授予第二届“国之名医--青年新锐”荣誉称号。年获第十期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二等奖和“创新之星”荣誉。1从医之路 “我和临床的缘分不浅。原本以为,我的工作总是要在实验室的。”沈淳笑道。年,沈淳出生在上海,小时候,她总听父母念叨着,家里如果有人行医就好了,至少可以帮助家里人。听得多了,她对医生这个职业也就有了懵懵懂懂的意识。“觉得这个职业应该是特别受人欢迎的那一种。而且,虽然是女儿身,但我有男孩子的性格,很羡慕手术台上的干脆利落。”高考时,沈淳报考了上海医科大学。那年,停招10年的基础医学重新开始招生,虽然想做一名外科医生,但是拗不过好奇心,沈淳鬼使神差地填报了基础医学系,结果被录取。“想到将来不能在手术台上叱咤,多少有些后悔。”多年以后,沈淳袒露心声。好在,基础医学前4年的课程跟临床医学是一样的,只是毕业时的实习时间少一些,整天要泡在教研室做课题、写论文。说起大学校园生活,沈淳似乎没有太多的回忆,只记得最让她难过的是,父亲因为肝病去世了。这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沈淳下意识地决定,有机会还是要回到临床,实现自己外科医生的愿景。“既然自己做了医生,就应该做一名拯救像父亲一样病人的医生。”年,沈淳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本可以继续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她,决定考研,改变将来的人生轨迹。“医院,本想考华山肝胆外科的研究生。但从女性的体力上来说,成人外科确实不占优势。”年轻时候不知道如何选择,有人点拨几句,便能峰回路转。沈淳的实习带教老师看出她的外科情结,指点她今后的方向:儿外科。“老师说,儿外科对体力要求少一些,小孩子也更需要女性的温柔。我听进去了,成了我一生的事业。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师的母亲,正是一位儿外科医生。”沈淳说。因缘际会,沈淳成为医院外科郑珊教授的研究生。在儿外科领域,郑教授在国内享有盛名,医术卓越,擅长小儿消化道畸形、新生儿畸形等疑难复杂手术。沈淳初拜教授门下,内心惴惴不安。“有一次,老师不经意流露出,她其实更希望招一个男生,女生做外科还是有明显弱势。但是不管怎么说,我是从基础医学转过来的,外科是我的初心,我不可能轻言放弃。咬着牙、含着泪、忍着苦,我都得站在手术台上,没有退路。”硕士阶段光阴短暂,沈淳的努力,郑珊教授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在硕士行将转博的时候,教授问她,要不要转麻醉科或超声科,沈淳果断否定。“我明白,老师是想给我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我坚定地选择外科,老师说,既然如此,外科龙争虎斗,险关重重,以后再苦再累都要扛下来。”郑珊教授教学严谨,她看出沈淳的耐力和潜力,悉心点拨,倾囊相授。在追随恩师的日子里,沈淳的手术技巧突飞猛进,对手术理念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很信任我,博士毕业、副主任医师之后,大部分手术我可以自己主刀,开始老师进手术室站在旁边看着,看了几次,觉得我可以独当一面了,就不进来了。新生儿外科的工作如履薄冰,婴儿不会表达,容易病情突然变化或不易发现。做住院医师和总住院时,我有个习惯,除了手术时间,我基本就一直呆在新生儿房间,一边观察患儿情况,一边完成开医嘱、记录病程等各项临床工作,有时也会帮护士们喂奶、记录监护仪等,这样更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隐患。老师后来对我说,这样的性格,很适合干新生儿外科,我理解,这是她对我的肯定。”说到手术特点,沈淳坦言,她的速度不快,但从容稳健,心里似乎有一张谱,手术自有其节奏,跟着节奏走,把每一个步骤做到精细、干净、不慌不忙。沈淳认为,外科不单单是手术,手术前的评估、术后管理也非常重要。“术后管理得当,那么手术的成功率、治愈率会高很多。”从第一台主刀手术到现在,已十多年,沈淳面对的手术也越来越复杂。早产儿、超低体重儿的消化道疾病、多次手术史需要再手术、合并多发畸形的手术、巨大骶尾部畸胎瘤、连体婴儿分离等手术,总是会出现在她的手术日程表上。2巧夺天工许多人说,连体婴儿分离是一件“巧夺天工”的事情,对此,沈淳并不否认。一对年轻的父母,在广西打工,当时没有顾及产检。直到孩子出生时才发现是两个连体男婴,骨盆、膀胱、肠道、肛门都有一部分相连。母亲见到这样的情况,当场晕厥。这对年轻父母虽然难以接受现状,但是最终不愿放弃,经过多方打听,医院。入院的时候,男婴都快满月了。医院收治了这对男婴,进行了MDT会诊,外科、泌尿科、神经科、骨科,术前评估、3D打印、模拟手术……沈淳是这支联合手术队伍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分离”的重任多学科一起承担,而术前评估和术后恢复,大半压在她的身上。既要分离,又要保证每个躯体有独立的功能。由于有些脏器连在一起,在分离时要取舍,无法做到绝对公平,这时候就考验医生的智慧了。沈淳说,考虑到孩子的未来,保证他们以后的生活质量,尽量公平地让两个孩子拥有同样的条件。手术从早上八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六点。这支联合手术团队轮番上阵,普外科沈淳一马当先,接着是骨科、泌尿科医生,手术台上走马灯一样,所有上阵的医生,都和沈淳一样施展全部技艺,在险象环生中,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拯救。手术成功了,但现实是残酷的,孩子的父母还必须面临其他难题,比如沉重的经济压力。第一次做大分离手术,花费在10万元左右,以后还要做尿道修补手术、功能训练等,前后要住四五次院。家长早已弹尽粮绝。此时,沈淳又开始忙碌,她联系了多家基金会,筹集了四十多万元,解了年轻父母的燃眉之急。“现在,两个孩子已经五六岁了,健康活泼。身上留有的疤痕有时会提醒他们,曾经有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医院有报道的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大大小小10余例,沈淳几乎都参与过。还有一例山东患儿,医院产检出连体情况,建议家长放弃。但是家长不舍,前往上海做最后的挽救。医院收治,而分离,就交给了医院的沈淳。早在产前诊断时,已知是肝脏相连,其中一个婴儿还有紫绀性复杂先心病。沈淳和家属沟通,最基本的方案是保住一个孩子,争取让两个孩子都能活下来。“原计划是想等婴儿两三个月再做手术,但是先心病的婴儿,血液循环异常影响到了另一个健康婴儿的肾功能(尿少),不得不提前进行分离手术。提前分离手术,需要考虑先心病孩子心脏耐受问题。心脏科医生评估后,认为应先完成分离术,分离后制定两套手术方案。如果先心患儿可以耐受,先分离择期再纠治心脏畸形;如果先心患儿分离术中不能耐受,分离之后马上体外循环纠治心脏畸形。”手术方案没问题,但是手术台上突发状况。刚麻醉结束、还没分离手术,正当搬动婴儿身体摆放手术体位时,突然,先心婴儿的氧饱和度嗖嗖往下掉,一直掉到40,手术只能停下来,在场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所有人都等着……手推扩容、升压药、稳定体征,手术室内再次紧急多科讨论,最终决定,手术继续进行,尽量保住一个孩子。“之前我们有80%的希望保全两个孩子,此刻感觉只有50%的希望了。好在家属充分理解和信任。”此时的手术便是争分夺秒,要求快而精准,不能让麻醉时间过长,也不能出血,创伤要小。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允许浪费,沈淳在手术,助手立马跟上止血。而心外科医生已经把体外循环备好。无影灯下,手术室里十来个人,繁忙而有序,这是一场跟死神无声的赛跑。“最后运气很好,我们赢了。分离后婴儿的氧饱和度≥75%,情况稳定住了。分离手术后一周,又给先心病的孩子做了心脏手术。一个月后,两个孩子都顺利出院。”沈淳说,她的性格不强势、不张扬,但需要有杀伐决断的时候,她也有勇气,不退缩。3团队力量沈淳说,很多人愿意把患儿转到医院手术,不仅仅是因为外科医生的医术有口皆碑,更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强大的团队支撑。“比如,给只有克的脐膨出婴儿手术,手术可能不难,一个小时可以做完。但是克婴儿怎么安全麻醉?术后怎么养大?怎么正常出院?这不是一个外科医生都能做到的,需要有强大的医护人员。克以下婴儿的手术,医院避之不及,都送来这里,我们团队也是在这种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再难的我们都愿意接,愿意尝试,因为很多家长找到这里,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我们不能再把他们往外面推。”在儿外科,≤28天的新生儿年手术量多台,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手术大约占40-45%,极低体重(≤g)手术每年20-30例左右。沈淳说,自己走半步,团队走半步,这样才是一大步。“我一直认为,新生儿结构畸形的诊治,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与力量。出去产前会诊或疑难病例会诊的时候,经常有孕妇或孩子家长说,我们是冲着你沈医生来的。我会说这不全对。我、手术是一部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后面有强大的团队,转运、麻醉、术后呼吸管理、营养支持、包括康复评估与训练等等,同是挽救孩子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坚实保障。”这些年,作为新生儿外科医师,沈淳对结构畸形胎儿的科普宣传上也是不遗余力。在她看来,科普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存在有认知盲区,产检听到胎儿畸形就不要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可以出生后治愈的。产前咨询需要告知家长,产检发现的结构畸形胎儿,可以更好地接受规范化诊治,“关口”前移,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如果是严重多发或致死性畸形的胎儿,会在产前咨询时告知家长,由他们决定继续妊娠与否。如果是可以治疗的畸形,会跟家长讲清楚,如何安全分娩、如何生后治疗。“随着产前科普知识的宣传、生后治疗成功的数据增加,我们会告诉家长,治愈率是多少,治愈大概花费是多少,疾病基本预后会怎么样。如果花一笔钱能治好,很多家长还是愿意继续妊娠并接受这个孩子的。”一对年轻夫妇,第一胎羊水增多、早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呼吸困难死亡;第二胎又是羊水增多,新生儿足月分娩但出生后1周再次死亡;第三胎还是羊水过多,转辗来到上海就诊,就想知道这个胎儿有没有救。沈淳联合产科医生,做了产前基因诊断和胎儿磁共振评估,最终锁定年轻夫妇的三个胎儿,都因小下颌造成宫内羊水吞咽困难、生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告知家属第三个胎儿可以救。患儿在出生时即刻进行气管插管,出生后2周进行小下颌整形纠治,1月余出院,目前发育与同年龄的孩子一致。足以令沈淳欣慰的是,医生的努力、技术的进步、环境政策的变化,让引产率降低。结构畸形治疗成功、复杂疑难病例找到原因并对症治疗取得成效,给更多家庭带来了幸福的希望。口述实录 晔做医生这么多年,您有什么改变的地方吗?沈淳脾气、性格上有改变。年轻的时候,像男孩子一样,急躁、冲动,做了新生儿外科后,不得不慢下来。都是新生儿宝宝,也不会说话,发脾气也没有用(笑)。晔您觉得,女性做外科医生有优势吗?沈淳说实话,女性做外科没有太大的优势。不过,思考问题、观察迹象比男性也许更细致,算是一个优势吧。记得有一个新生儿,巨大的骶尾部畸胎瘤,出生后转诊过来的,肿瘤表面有静脉血管扩张,血供丰富。肿瘤外生性为主,原本计划经骶尾部直接手术。我当时多想了一下,这个肿瘤很大,血供也很丰富,孩子术中出血风险较高,如果事先阻断血供,再做肿瘤切除,可以明显降低出血风险。根据术前增强CT血管重建,肿瘤血供主要来源于骶中动脉和右髂内动脉分支,盆腔里肿瘤不大,可以通过腹腔镜先阻断血管,这样创伤小,安全性更好。我提出方案,大家讨论,一是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二是确实有一定优势。最终这台手术确实出血少,不用输血,增加手术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创面渗血及感染风险。有时候,凭借女性的直觉,可能会想得更周到一些。晔好的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沈淳基本技能是基础,另外,做新生儿外科要有耐心和爱心。新生儿不会讲话,没办法交流,我们做医生的要有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还有,跟家长沟通一定要有自信心,这样家长也有信心把孩子交到你手上,医患相互信任,治疗也会相对顺利。与家属沟通缺少自信心,表现犹豫,家长也会质疑,治疗就可能陷入困境。当然,也不能狂妄自大,拍胸脯讲大话也不行,该有信心的时候传递信心,确实有问题的时候,也必须实事求是告诉家长,可能面临的风险。晔您还记得自己主刀的第一台手术吗?沈淳说起主刀的第一台手术,是读博士时候的操作考核。没上台之前消毒的时候有点紧张,手术开始了,反倒不紧张,刀划下去的时候,已经专注在病人身上了。手术时,面对的是真实的病人,五六个专家在旁边看着。那是一台幽门环肌切开术,当时是开放手术,整台手术做了三十多分钟,老师给了不错的评价,术后患儿的恢复也很好。晔遇到放弃孩子的家长,您会怎么样?沈淳如果是预后好的疾病,家属放弃,我们会尽量说服不放弃,有时是因为费用原因,我们也会帮家属联系救助基金。如果遇到复杂的病情,家长确实会犹豫,难以决断。此时,我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充分理解家长的责任和负担,而绝不会做道德绑架,道德绑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苍白的。如果家长选择治疗,不放弃,相信医生,那么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动用所有的技术力量来治愈孩子。晔作为新生儿外科医生,会不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沈淳做住院医生的时候还好,因为有主治医生关照着。等到自己带组的时候,这个感觉最明显,不值班也经常会半夜打电话到病房,放心不下病人。现在又好一些,一方面自己成熟老练些了,另一方面,我们的团队能力逐渐强大。现在我出差时也能很安心地把手术交给他们。当然,如果有1kg或1.5kg以下的孩子做手术,我还是会上台。这种风险性极高的手术除了经验,还需要极其温柔的操作,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晔作为外科医生,您的手术特点是什么?沈淳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精细、精准。我的手术对象大部分是新生儿、小婴儿,疾病又大部分是先天结构异常,重建的结构虽不代表功能都正常,但没有正常的结构,功能也无从谈起。因此,手术中必须重视结构重建,同时尽量术中保留功能和术后促进功能恢复,不然手术做的再漂亮也没有价值。比如,孩子先天没有肛门,需要重建一个肛门,这个肛门除了有正常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功能,拉得出也管得住大便。再比如,切除肿瘤时,要考虑会不会把其他功能损害了,肛门口的肿瘤,切的时候要干净,但是不能破坏肛门的正常组织。这时候就要看手术的精细度,我们通常都是得戴着放大镜做手术(笑)。晔有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的专业选错了?沈淳虽然我知道儿外科很难,但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这个专业。而且我很感激当初指点我从事儿外科的老师(笑)。晔您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吗?沈淳年,我在加拿大温哥华大不医院(B.C.childrenHospital)小儿外科学习半年。医院(ChildrenhospitalofPhiladelphia),胎儿诊疗中心(fetaldiagnosisandtreatmentcenter)短期学习。从加拿大学习回来后,进一步坚定了我做新生儿外科的想法。晔患儿家长会带孩子回来表达感谢吗?沈淳会的,这个时候真的挺开心,不是因为感谢,而是看到家长怀里的孩子正在健康成长。家长表达感谢的方式也很多,有锦旗、有感谢信、有鲜花,甚至也有家长要求我和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有就是跟孩子合照。家长说,沈医生,你抱一抱孩子留个合照,将来会告诉孩子,这是救你生命的医生,是她救了你,有机会也会让孩子学医。这种时候我抱着孩子,常常忍不住热泪盈眶。医院里照顾别人的孩子,您顾得上自己的孩子吗?沈淳我先生是放射科医生,还记得和他恋爱的时候,我说自己想做个好医生,言下之意,我可能不会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先生说,做个好医生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么多年,他也一直支持我做个好医生,家里他操心得多。我有两个男孩,三四岁后都是我先生教他们踢球、下棋,在家里,我比较省心(笑)。晔您现在有自己的时间吗?沈淳那还是有的。比之前要好很多。虽然临床工作、教学任务、带教学生做科研等,事情挺多,有时做不完,也经常七点多才回家,但我们的团队在成长,我也相对有了更多的自己支配时间。晔人到中年最顾不上自己,即将新年,有考虑给自己一个礼物吗?沈淳物质上没有大的需求,小的需求也都能满足。最近给自己换了辆车,也是医院会诊路上更安全。之前的车已经开了十几年了,小毛小病不断,经常出故障。晔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您满意自己今年的状态吗?沈淳还是满意的。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的临床工作,比往年要少一些,于是我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文献、整理文章及科研思路。今年升了博导,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晔如果让您回到医学院,给学弟学妹上一节课,您准备讲什么呢?沈淳我会讲自己如何从医,从被家人灌输,到我内心接受,再到自己喜欢,如何做到一个尽责的医生。誓言无声,我不后悔做出的选择。我觉得,凡是做什么事,如果你喜欢了,都能做成。不过得一步一步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耐下心来,一年两年看不到收获,但是几年后肯定看得见。采访/晔问仁医编辑/玉娇龙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您身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 版权声明: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