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爆发性出血病。(一)爆发性出血病危害及交流特点。爆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出血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出血病。其危害重、流行广、爆发性强,周期长、殃及鱼类品种多,感染快,从发病道死亡仅3-5天,短期内会造成大幅度死鱼,甚至绝产,是池塘养殖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病流行季节长,从2月底到11月份,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发生,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25℃以上为严重。如遇连续阴雨天后突然放晴,气温急剧升高,或台风和拉网后产生应激;底泥厚,长期不清淤不改底,底质环境恶化,亚硝酸盐或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更容易爆发此病。(二)爆发性出血病症状描述。1、患病初期,从体表外观看,病鱼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鱼体两侧有不同程度充血。剖检腹腔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胆囊等实质性器官肿大,肠道红肿,有一定的弹性,积有少量实物。2、随着病性发展,体表各部位充血现象加剧,有的鳞片下肌肉充血,眼眶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尤以头部、口腔、鳃盖、腹鳍、尾柄等处充血发炎为甚。肛门红肿伴有腹腔内的黄色和红色腹水溢出;肝、脾、肾充血肿大,肝囊肿大。转氨酶显著升高。3、后期,病鱼眼球充血突出、鳃贫血、呈灰白色、紫红色,鳃丝末端溃烂呈锯齿状。有的鱼也可见肠壁充血,肠道内充血肿胀。每条病鱼症状不完全相同。 (三)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病原因。1、主要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多种细菌,有此病鱼体表和鳃部同时又有原生动物、甲壳动物寄生。嗜水气单菌可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及细胞毒性,可溶解水生动物的红细胞。2、病原传播途径,是通过水、淤泥等媒介,经皮肤、口腔、鳃、肠道在水生动物中传播。3、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种质退化,杂交优势不明显。②饲料营养不平衡,造成鱼体质差,鱼处于亚健康状态。③多年不清淤,底层淤泥过多,细菌滋生、水质恶化。④水体藻相,菌相不平衡,有害藻和有害菌产生过多毒素。⑤水体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微生物环境等生态平衡出现缺失,平衡遭到破坏。⑥环境突变或人为因素也可能刺激诱发疾病。爆发性出血病经过治疗后容易反弹或反复发生。1、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居高不下,血液循环受阻,体液载氧量下降,出现褐色病,鳃丝呈绛紫色,导致鱼出现反复死亡。②水体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进而导致藻相菌相不平衡,水体缓冲性能差,对流不旺盛。出血病也容易复发。③出血病治疗剂量不够和疗程不足,治疗不彻底或治疗后加料过猛、加水过量过猛、天气突变、暴雨降温等都容易引起反弹。④长期过量投喂一种抗菌药物而使得菌株出现耐药性,疗效不好。容易复发。⑤可能由出血转变为出血病、烂鳃、肝胆综合症几种病害叠加而使死亡量增加。三、爆发性出血病并发症。(一)爆发性出血与鳃出血。爆发性出血病表现为弥漫性出血,死亡的鱼类有多种。鲫鱼鳃出血,表现为点状出血,只有鲫鱼死亡。水温28℃前有交叉感染发生;水温高于28℃多为细菌性出血,此时要视鱼发病程度,尽量使用刺激较小的消毒剂,内服刺激性小,对肝肾损失小的药物,用药前用有机酸或多糖类泼洒,起到调节PH值,改变水体张力,补充碳源、增强抗应激能力,提高食欲作用。(二)爆发性出血病有可能与孢子虫病并发。塘口多年不清淤,塘底淤积产生大量细菌,此时也是孢子虫繁育和计生的场所,往往出现出血病与孢子虫并发,威胁水产养殖。此时要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池底的氧化改底,改善底居容氧,而后进行生物改底,抑制有害菌,分解有机质。2、内服治疗出血病,杀孢子虫药物。3、用复合碘外用消毒。以上措施可很好控制此并发症的发生。(三)爆发性出血病与指环虫、中华蚤并发。鱼鳃部寄生虫,如指环虫、车轮虫、中华蚤也诱发性出血病的爆发感染。此时,要先内服阿苯达挫或百部贯众散2-3天后,再用甲苯咪唑外泼一遍,可用有效辅助治疗出血病的爆发。(四)爆发性出血病与应激性出血。应激性出血是指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鱼类受到惊吓、气温突变(如暴雨等),人为拉网损伤等因素导致毛细血管出血症状。往往是鲢鳙和鳊鱼表现最为突出。由此,长期应激性出血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就演变成细菌性出血病。如台风后及拉网后的出血病。此时治疗出血病,一定要添加抗应激保肝胆促代谢的药物。如应激宁、Vc、Vk3等多种维生素,提高免疫力、抗病力、缓解应激反应。(五)爆发性出血病与营养性出血。1、当饲料中维生素不足,会引起出血。当鱼体内维生素C缺乏时,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血管末梢在应激状态下出现无破损性的皮肤出血;当维生素K3缺乏时,会延长血液的凝固时间也会出现现象;当鱼体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2等也可能会出现出血症状。2、当饲料中大量添加喹乙醇等促生长药物时,鱼生长快,鱼体毛细血管脆弱发红,表现为出血。3、饲料中原料毒素如菜粕中的芥子酸,棉粕中的棉酸等毒素处理不当会加重鱼类脏器的负荷、会产生很强的毒副作用,表现为抗应激能力差,鱼体易出血,不耐拉网,运输死亡率高,抗病力下降等。4、饲料储藏不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鱼食后易发生中毒症状表现为体表出血。总之,营养性出血的问题是养殖业的大敌,会导致出血病,很难治疗,而且容易反复。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停料2-3天,然后投喂保肝护肝的药物,如板黄散、多维、铜铁钼锌等微量元素,待体质恢复一段时间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出血病。(六)爆发性出血病与代谢性障碍。爆发性出血会导致肝胆等脏器肿大出血,进而出现代谢性障碍,原粉治疗药物也多半会损伤肝胆,特别是沙星类、磺胺类药物原粉。代谢性障碍与出血病叠加发生治疗措施是:首先减料,并按剂量不间断投喂抗应激性药物5-7天,另外泼洒多元有机酸、多糖、Vc,而后进行出血病治疗;不然投喂抗菌药肝加重脏器负担,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导致死亡量增加。治疗出血病结束后,要用应激宁加三黄散继续保健一个疗程。以上是本人多年治疗鱼类爆发性出血病的一些心得总结,与水产养殖示范户共飨,也欢迎专家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yy/93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