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爱干净又有强迫症的妈妈,看到孩子身上那些脏脏的东西,有没有很想去抠掉的欲望呢?

住手!这些脏脏的地方千万不能乱抠!

一、头上的乳痂

许多宝宝出生后,头顶(有时会出现在眉弓、耳朵、鼻子等位置)会出现油腻、灰黄色的鳞屑,少数还会联结成痂皮,在民间被称为“胎毒”。

这其实是乳痂,又叫奶痂,是因为宝宝头皮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物没有及时清除,和宝宝脱落的头皮等积聚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的一层厚痂。乳痂看起来脏脏的,除了会有点“臭”,基本上不会让宝宝有不适的感觉。

这种时候,家长不要去随意抠除。因为乳痂跟宝宝的头皮是紧密相贴的,如果强行剥离,会造成宝宝头皮的损伤,引起感染。

护理方法

用棉签在乳痂表面涂上一层婴儿按摩油,用量以不会滴落下来为宜,这样起到软化的作用。大约半小时后,乳痂会变软,甚至边缘会翘起,这时可以用棉签来回擦拭,一些轻度的乳痂就会脱落。护理得当的话,一般一个月内就没了,不需要使用药物。

二、耳朵旁的小孔

很多宝宝耳朵旁边都有个小孔,有时还会有液体流出,闻起来还臭臭的。有些地方的民俗将耳朵上的小孔称为“耳仓”,其实在医学上,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称为先天性耳前瘘管。

大部分耳前瘘管宝宝一般无症状。千万不要挤压乱抠或者用异物戳小洞,很容易引起感染。发生感染后,更不要自行挑破脓肿,医院诊治。

护理方法:

洗脸时,要用清水清洗下耳朵前后,洗完后,用棉签把周围的水擦拭干净,但不要太用力。

日常饮食:注意营养,避免进食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预防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耳朵

有些妈妈看到宝宝耳朵里有耳屎,总想掏出来,担心耳屎太多不干净,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其实,正常的耳屎是不会影响耳朵健康的。

耳屎是外耳道皮肤的皮脂腺正常分泌形成的。它在耳道里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微生物、小虫子和其他刺激。一般来说,当耳屎多的时候,它会裹带着微生物、尘土和其他碎屑从耳朵眼里掉出来。

不要试图自己用挖耳勺、棉签等工具给孩子掏耳屎。如果损伤耳道,可能会发生外耳道感染。如果损伤鼓膜,还会影响听力。

护理方法

如果孩子真的因为耳屎太多,觉得不舒服,比如总是拉扯耳朵,可用专门的工具清除耳屎,这个应该让耳鼻喉科医生来处理。去看医生之前,可以给孩子滴几滴软化耳屎的药水,医生操作起来更轻松,孩子也更舒服。

四、肚脐

小婴儿的脐带一般在2~3周左右脱落,脱落之后肚脐的伤口愈合以后就和别的部位的皮肤一样完整了,出新生儿期之后就不用额外处理。

如果觉得宝宝肚脐脏脏的,轻轻抠两下是没事的,但前提是手要干净、动作要轻。虽然脐带的功能已经退化,但内脏的神经反射还存在,把握不好抠肚脐的力度会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要是抠破皮了,一定要注意消毒和清洁护理,防止发生感染而导致脐炎。

护理方法

如果确实觉得宝宝肚脐脏了要清洗,更好的方法是用蘸水的棉签轻轻地擦干净,注意动作一定要轻哦!

内容综合自:丁香医生、健康时报等编辑:石雪梅图片来源:r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yy/9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