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病例深度学习 声明:本讨论来源于介入并发症群及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专家姓名+Drking道金医学)。文内观点针对特定病例,不具备广泛临床指导意义,请勿简单模仿,以免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盲目模仿文中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Drking道金医学不负任何责任。 本期主持:吴建华教授 岫岩满医院 讨论点 1 你认为术中能看出心包内有液体吗?什么时间开始可以看到? 病史: 辅助检查: 急诊TnT<0.01ng/ml NT-proBNP60.7pg/ml, 血常规正常 血凝五项正常 心电图: 诊断: 冠心病 急性下壁、后壁、右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KillipI级 高血压2级 陈旧脑血管病 处理: 阿司匹林mg嚼服 替格瑞洛mg口服 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 溶栓(瑞替普酶):导管室占台,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补液、扩容、溶栓后肝素静点维持肝素化、监测APTT(18:40APTT秒) 冠脉造影:溶栓3-24小时 溶栓即刻: 再灌注心律失常 溶栓2小时 溶栓2小时评估:再通 患者无心前区不适,症状完全缓解 心电图见ST段回落>50%,下壁右室接近基线 监护提示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最低心率46次,出现频发室早二联律,房室干扰脱节 酶峰待报 19:45入院约5小时溶栓后3小时冠脉造影检查 造影结束,测ACT秒,肝素单位静推,行PCI 手术过程: JR3.5,Runthrough导丝,球囊2.0×15mm10-12atm RCA中段降解药物涂层3.0×30mm支架定位,10atm释放 RCA近段降解药物涂层3.5×30mm支架定位,10atm释放 NCSprinter3.25×15mm16-20-24-24-26atm支架内整形 最终结果,术毕ACT秒,给予鱼精蛋白10mg,iv 术后 次日检查 病情变化 年5月12日11:10,发病第3天,病情平稳,家属强烈要求转出监护室。 年5月14日17:50,入院第5天,病人便后洗手过程中,突发头晕、出汗、头部胀痛,略有心前区不适感,无恶心及呕吐,无意识障碍。血压/80mmHg,心肺听无异常。 复查心电图:窦速 病情变化原因? 处理: 复查心钠素:.5pg/ml(入院时60.7pg/ml) 查头部CT:陈旧多发腔梗 连续3份心电图无明显动态改变,不支持再发心梗 便潜血阴性 血色素:5-g/L;5-15(早晨)g/L,进行性下降;5-15(中午)93g/L 心肌酶谱:5-15(早晨)CTNI4.ng/ml(5-11日CTNI50ng/ml) 病情突发恶化 年5月15日11时44分 突发意识障碍、呼吸不应、脉搏微弱,呼吸表浅,血压测不到。 查心电图ST-T较前无动态改变,血糖5.6mmol/L,给予多巴胺提升血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压97/66mmHg,P84次/分,血氧98%。 动态心电图:发作时无恶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肢导电压 床旁彩超心包积液,给予心包穿刺引流 心包穿刺后心脏彩超 诊断:心脏破裂 冠心病 急性下壁、后壁、右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KillipI级 PCI术后 心脏破裂 心包穿刺引流术后 高血压2级 陈旧脑血管病 处理 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及扩血管药物 氯吡格雷75毫克,每日一次,调脂药继续 营养支持 抗炎 对症 留置心包穿刺引流管,引出血性心包积液ml。 病情变化 年5月15日14:45分,神志不清,呼吸机辅助呼吸,有自主呼吸,BP/60mmhg,P83次/分,左侧肢体刺激可动,右侧肢体不动,巴氏征(+)。患者家属商议后决定放弃治疗,带心包穿刺引流管退院。 年5月16日电话随访患者神志转清,但视物不清,言语笨拙,右侧肢体偏瘫。病情未恶化,建议返院。 年5月17日11:47返院,回家后心包引流共计ml未再引出。 返院查体及辅助检查 BP/60mmHg,P次/分,SpO?96%,T37.30℃,神志恍惚,问话不答,偶能睁眼,双肺少量痰鸣,心音正常。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巴氏征(+). 复查心电图窦速,较前无明显改变。CT:双肺炎变,双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双基底节区脑梗死,脑萎缩。 化验: WBC20.3×/L RBC3.81×/L HBg/LPLT33.9×/L CRP.66mg/L NT-proBNPpg/ml 血气分析:PH7.53,PO?60mmHg,PCO?30mmHg,K3.1,NA 心脏彩超 补充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肺部感染 代谢性碱中毒——低钾低钠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 心功能不全 治疗 继续心包引流,观察积液情况 鼻饲 继续单抗,调脂,活血化瘀,营养心肌 抗炎 脑保护 神经内分泌阻断,扩冠、利尿减负荷,改善心功能 纠正离子紊乱 5-21出院 患者神清,可进食,无胸闷气短,不发烧,不咳嗽,生命体征平稳,右侧肢体肌力可达2级。 一个月后,恢复良好 四个月后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破裂(CR)往往发生突然、猝死风险极高、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是临床工作中亟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