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病因甲状腺结节可有多种病因引起。1.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碘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食用致甲状腺肿的物质、服用致甲状腺肿药物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2.肿瘤性结节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瘤、滤泡细胞癌、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淋巴癌等甲状腺滤泡细胞和非滤泡细胞恶性肿瘤以及转移癌。3.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退行性变和陈旧性出血斑囊性变、甲状腺癌囊性变、先天的甲状舌骨囊肿和第四鳃裂残余导致的囊肿。

4.炎症性结节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均可以结节形式出现。极少数情况下甲状腺结节为结核或梅毒所致。

 甲状腺结节是怎么引起的?   一、遗传因素:相关资料证明家族中有甲状腺结节病史其后代发病率较无家族史者为高,说明本病与先天遗传有关。家族性甲状腺结节的致病原因在于遗传性酶的缺陷,造成激素合成障碍。结节组织淤积日久形成甲状腺瘤,局部细胞组织增生久而久之形成甲状腺癌,危及患者生命。   二、碘的摄入:缺碘是地方性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的碘含量和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成反比;过量摄入碘,影响酪氨酸碘化,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造成甲状腺代偿性结节。这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仅有颈前不适感觉,超声多为甲状腺多发结节,甲状腺功能检查大多正常。

 三、感染性甲状腺炎:这类患者之前多有“感冒”病史,自觉发热,颈部疼痛肿大,或可及多个痛性包块,有些时候会误以为是咽喉发炎,持续可到数周到数月的时间,多为自限性疾病,也有些病例会转为慢性进程进而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此类患者多需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结合甲状腺激素支持一段时间即可痊愈,一般无后遗症状。   四、致甲状腺结节物质:萝卜、黄豆、白菜等食物中有某些可以阻止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物质,引起甲状腺结节;土壤、饮水中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也有关系;药物如硫氰化钾、过氯酸钾、对氨基水杨酸、硫脲嘧啶类、磺胺类、保泰松、秋水仙素等,可妨碍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甲状腺结节。   五、基因突变:此类异常包括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10的点突变。   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1、养好精神   甲状腺结节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紧张、抑郁、愤怒的不良情绪则会影响到甲状腺素的分泌反而加重病情。在预防和护理中要注意医患间的积极沟通,患者要树立治疗信心。   2、日常饮食   任何食物都不能一次性摄入过多,饮食合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要保证营养供给的充沛,饮食上切忌刺激性的食物,多是营养丰富的新鲜事物,绿叶蔬菜、水果及粗粮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名瘿病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病早期出现眼突者,证属肝火痰气凝结,应治以化痰散结,清肝明目。后期出现眼突者,为脉络涩滞,瘀血内阻所致,应治以活血散瘀,益气养阴。医学的许多消瘿散结的药物,如四海舒郁丸中的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等药物的含碘量都较高,临证时须注意,若患者确系碘缺乏引起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此类药物可以大量使用,若属甲状腺功能亢进之症,则使用时需慎重。

病因病机1.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脉瘀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2.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3.瘿病的病理性质以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候。4.病机转化: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常发生病机转化。诊断依据1.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2.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3.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病证鉴别1.瘿病与消渴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型,应注意与消渴病鉴别。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常同时并见,尿中常有甜味,而颈部无瘿肿。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易饮,但无多饮、多尿等症,而以颈前有瘿肿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等症。

2.瘿囊与瘿瘤肿块部位及性状病机瘿囊颈前肿块较大,两侧比较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日久局部可出现结节气郁痰阻,日久兼瘀血内。瘿瘤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或两侧均大,瘿肿大小如桃核,质较硬,病情严重者,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治疗原则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配合活血化瘀;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

证治分类1.气郁痰阻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代表方:四海舒郁丸常用药:昆布、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浙贝母、郁金、青木香、青陈皮。2.痰结血瘀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代表方:海藻玉壶汤常用药:海藻、昆布、海带、青皮、陈皮、半夏、胆南星、浙贝母、连翘、甘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3.肝火旺盛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泄火,消瘿散结。代表方:栀子清肝汤合消瘿丸加减常用药:柴胡、栀子、丹皮、当归、白芍、牛蒡子、生牡蛎、浙贝母、玄参。变证:火郁伤阴,阴虚火旺而见烦热,多汗,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者,可用二冬汤合消瘰丸加减。《中医内科》称瘿气,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4.心肝阴虚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代表方: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常用药:生地、沙参、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当归、枸杞子、丹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川楝子。

预防调护因水土失宜所致者,应注意饮食调摄,在容易发生疫病的地区,可经常食用海带,使用加碘食盐(食盐中加入万分之一的碘化钠或碘化钾)。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在病程中,要密切观察瘿肿的形态、大小。质地软硬及活动度等方面的变化。如瘿肿经治不消,增大变硬,应高度重视,防止恶变。临证备要

临证备要1.瘿病与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疾病有关,临证时甲状腺疾病无论有无甲状腺肿大,皆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2.瘿病的病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病机的转化,在不同的病变阶段具有不同的病机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病机施以相应的治法及用药。3.病早期出现眼突者,证属肝火痰气凝结,应治以化痰散结,清肝明目。后期出现眼突者,为脉络涩滞,瘀血内阻所致,应治以活血散瘀,益气养阴。4.医学的许多消瘿散结的药物,如四海舒郁丸中的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等药物的含碘量都较高,临证时须注意,若患者确系碘缺乏引起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此类药物可以大量使用,若属甲状腺功能亢进之症,则使用时需慎重。5.药子具有消瘿散结、凉血降火之功效,治疗痰结血瘀证和肝火旺盛证时可配合应用。但黄药子有小毒,长期服用对肝脏损害较大,必须慎用,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克。6.治疗本病时应针对不同的证候选择适当的疗程。7.想要身体少受伤害您不妨尝试下,纯绿色健康疗法古老的民间特色三棱针刺血疗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yy/109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