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的缺血,最终导致骨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引起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两大病因是长期大量服用激素和酗酒。主要表现是臀部以及大腿部疼痛、跛行、下肢缩短。 磁共振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最灵敏和特异性的检查方法。 对于早期病人,疼痛不明显,股骨头未塌陷,可以保守治疗,治疗的目标是重建或修复股骨头的血运,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其中介入灌注溶通术是疗效比较确切的治疗手段。 近日,我院博力杨教授成功开展了一例双侧股骨头坏死介入溶通术。 据博教授介绍,这个手术是在DSA监控下直接通过导管扩张血管,血栓溶解的药物注入到股骨头的供血动脉中,使药物在动脉中保持高浓度,促进病变的血管再通,改善坏死股骨头的血运,加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和修复。 介入疗法适合一,二期的患者,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但对晚期股骨头坏死以及高龄患者并不适用。这种手术是一个微创的治疗方法,损伤小,见效快,最大限度的维持原来的生理状态,尽量保持原来的骨结构不被破坏。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合理搭配饮食,多食用一些含钙磷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忌辛辣,减少身体负重,按照治疗的阶段进行功能锻炼,医院随访检查。 博力杨教授 中美脑中风协作组首席神经介入专家 “脑中风筛查及防控工程”专家组成员 美国U.C.S.D.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简介: 年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系,于年毕业医院放射科工作。于年4月师从当时的外科主任董宗俊、放射科主任谢子新、和放射科大夫李慎茂学习神经介入的脑血管造影。医院放射科介入组工作。已在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工作28年。 医院(住院大夫)、医院(介入中心主任、放射科副主任)、美国U.C.S.D.大学POSTDOCTOR(3年)、医院、中国高血压联盟协作部工作。 专业特长:脑血管造影(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弓上血管支架置入术(包括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这些动脉的颅内段支架置入术,以及颅内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动脉瘤的栓塞(包括颈动脉体瘤、后交通动脉瘤、海绵窦动静脉瘘等)。除弓上血管介入技术外,精通腔道介入治疗(食道支架、胆道支架、气管支架等)和肿瘤介入化疗栓塞及腰椎间盘微创切吸术。 编辑:宣传科 供稿:陆佩知 编辑:宣传科 审稿:潘永 长按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