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映的电影《找到你》好评不断,主要讲述了三个妈妈间的微妙关系。保姆孙芳的女儿珠珠一出生就患有“怪病”——胆道闭锁,但没有及时明确诊断,等到珠珠1岁多被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孙芳痛失了自己的爱女……

胆道闭锁到底是什么病?能早期诊断并治疗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它呢?

■夺命的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小儿胆道发育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可导致患儿的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使得肝脏内的胆汁无法顺利排出,进而损伤肝脏,继续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最终只能肝移植。而且,胆道闭锁疾病进展十分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孩子一般活不过2岁。

■三大明显症状

 新生儿出生后一般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而胆道闭锁最为常见的表现也是黄疸,这也是许多胆道闭锁宝宝延误诊断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生理性黄疸多半在出生后2-3周内消退,而胆道闭锁宝宝的黄疸则会日益加深,皮肤变成金黄色甚至褐色。

 由于胆道闭锁,导致胆汁无法进入肠道,故宝宝的大便会因为不含胆汁从棕黄色、淡黄米色最终变成灰白陶土色。病程后期,由于宝宝全身黄疸进一步加重,肠道黏膜内胆红素增高,浸染大便,偶可使大便略呈淡黄色,但此时宝宝的尿色可变为茶色或酱油色。

 疾病进展到后期,宝宝会因为肝脏持续损伤而出现肝脾肿大、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且腹壁可见一条条蜿蜒盘曲的曲张静脉,并伴呼吸困难。这正是胆道闭锁发展至肝硬化晚期的典型表现,此时宝宝的生命已危在旦夕,只能寄希望于肝移植手术。

■胆道闭锁的诊断

目前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和流程是:1,病史+典型临床表现:进行性黄疸加重,灰白色陶土样大便,尿色加深至茶色,腹胀,肝脾肿大,腹腔积液等;2,血液生化检查:总胆红素增高,肝功能初期为正常,后期转氨酶逐渐增高;3,B超:可见缩小的胆囊或肝门区的纤维块,以及观察肝包膜下血流有无增多;4,CT或MRI:观察肝脏和胆道形态;5,术中胆道造影检查:目前是诊断胆道闭锁的金标准。

■唯有及早手术可治疗

目前,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唯一方式,如不及时治疗,患儿一般会在2年内因为肝功能衰竭而失去生命。

 简单来说,葛西(kasai)手术是切除肝门部闭锁的胆管组织,重新建立肝脏胆汁的引流管道,将其恢复引流至肠道中。值得注意的是,葛西手术的最佳时机是60天内,因为胆道闭锁肝脏损伤进展十分迅速,60天后,肝脏损伤往往不可逆转,此时再做葛西手术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引流效果,最终需要肝移植。

 肝移植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发展至终末期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小儿肝移植中,先天性胆道闭锁所占比例接近一半,其中1岁以内中,所占比例约90%。葛西手术后约67%的患儿仍需肝移植救治,由此,葛西手术成为了患儿在接受肝移植以前的一种重要的过渡性治疗。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白癜风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xg/70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