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酸、烧心,反反复复,折磨人! 当心是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症状表现:最典型的表现是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而轻微的食管裂孔疝往往没有任何症状。 典型症状: 1.反酸: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反流入咽部或口腔。 2.烧心:胸骨后出现灼热感,像火烧一样的感觉,有时咽喉部也可感受到。胸、腹部疼痛:胸骨后、上腹部疼痛,尤其是在吃饭吞咽食物时更为明显。 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下列症状:吞咽困难:起初吞咽蔬菜、主食等固体食物时无法下咽,随病情加重,喝豆浆、牛奶等液体时也会出现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食管痉挛或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引起。呼吸困难:是一种主观症状,会感到胸闷、憋气、呼吸急促费力,难以忍受。主要是向上膨出的胃等组织器官,压迫肺引起的肺伸缩性降低所致。心悸:表现为心跳加快,自觉症状为心慌。主要是由于向上膨出的胃等组织器官,压迫心脏所引起。 食管裂孔疝治疗方式: 没有症状的食管裂孔疝通常不会引起任何健康问题,可以不进行治疗。如果出现胃部烧灼感、反酸、吞咽困难、胸痛、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改善胃肠动力。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抑酸剂:可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并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最有效。常用药物有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抗组胺药物H2受体拮抗剂:减少胃酸的产生,但效果不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抗酸剂:可以中和胃酸。仅用于轻症、间歇发作,可临时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碳酸钙、铝碳酸镁等。胃肠动力促进剂:可加强食管胃连接部压力,防止反流,同时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手术治疗:若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需要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胃还纳复位、切除多余疝囊、缩小食管裂孔、恢复食管的正常结构。主要的手术方法如下: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开胸手术和开腹手术两种。腹腔镜治疗:是外科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首要选择。有着微创性、良好的腹腔内视野和手术角度等特点。包括腹腔镜疝囊修补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磁括约肌增强术。我科近期为多名食管裂孔疝患者顺利实施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该手术为腹腔镜四级手术,操作难度极高,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科在疝外科微创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 ----------病例介绍---------- 患者梁某,因“反复上腹胀痛伴反酸10余年”入住我科,检查确诊为食管裂孔疝。经我科牟永华主任、聂寒秋主任及全科医师讨论,该患者近年来保守效果欠佳,建议行手术治疗。 经过积极术前准备,由聂寒秋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nissen折叠术”。 术中采取腹腔镜操作,将胃底还纳腹腔,缝合膈肌脚,修补食管裂孔,生物食管裂孔疝补片平铺缝合膈肌脚处并固定,采用胃底nissen折叠术防反流。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约min,术中出血少,术后第2天开始进食,反酸、烧心症状消失,术后第4天出院。术后随访效果非常满意。 梁某手术切口图,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术后牟永华主任和聂寒秋主任查房视频 传统食管裂孔疝疝修补术,需要开腹或者开胸手术,手术切口大、术后患者疼痛剧烈、住院时间长,医院肝胆外科(普外二科)在腹腔镜技术开着非常成熟和完善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微创治疗技术,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食管裂孔疝的治疗中,无需大手术切口,创伤小,恢复快。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充分发挥了微创的优势,彻底修补裂孔疝,同时通过胃底Nissen折叠术防反流,具有疼痛轻、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效果确切等特点。 科室简介:医院肝胆外科 诊疗范围: 肝脏肿瘤的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脏良性肿瘤等形成了以精准肝脏切除为主,其他如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等为辅的肝脏肿瘤的综合治疗。 胆道、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常规开展腹腔镜下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恶性肿瘤等的手术治疗;独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等。 腹腔镜微创治疗——除常规开展腹壁及疝修补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脾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手术外,还广泛的将腹腔镜应用于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普外2科病区 专业:肝胆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