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年6月第9卷第3期

孤立性食管静脉瘤例临床内镜分析

周燕1白飞虎2虎金朋1牛敏1杨珍1莫丽蓉1杨金芳1朱亚萍2张雪2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内镜诊断为食管孤立性静脉瘤例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以加深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对该病的误诊。

方法:对年6月至年1月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通过胃镜诊断的食管孤立性静脉瘤进行分析。

结果:期间共完成胃镜诊断例,其中食管孤立性静脉瘤例,检出率为0.46%,其中5例因出血行内镜下食管静脉瘤硬化术。

结论:食管孤立性静脉瘤属良性病变,增长速度缓慢,一般无特殊处理,若发生出血,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为可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内镜;食管;静脉瘤;出血

文献编号:

DOI:10./cma.j.issn.-..03.

食管静脉瘤是一种食管血管发育不良病变,占食管良性肿瘤的2.1%[1]。一般在胃镜检查中偶然被发现,容易漏诊。孤立性食管静脉瘤一般增长速度很慢,极少造成大出血,临床仅随访观察,一般不做积极治疗[2]。但如果静脉瘤体积较大,表面颜色发红、出血,或患并发吞咽困难时,应进行积极治疗。现将宁医院年6月至年1月检出及其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年6月至年1月,宁医院共完成胃镜检查例,其中检出食管孤立性静脉瘤例,检出率为0.46%。例中男性82例,女性例,男女之比为1∶1.7,年龄30~84岁,平均发病年龄(59.42±10.09)岁,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30~39岁4.04%(9/)、40~49岁10.76%(24/)、50~59岁34.53%(77/)、60~69岁35.87%(80/)、70~79岁13%(29/)、≥80岁1.79%(4/),其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46例,感染率为20.63%。

1.2仪器和方法

应用电子胃镜(EPX-HD,富士胶片朱式会社,日本)对所有病例进行胃镜检查。内镜检查时,通过观察食管壁形态、颜色,可见食管静脉瘤一般呈蓝色或橘红色,表面黏膜完好无搏动,边界清楚,如无食管合并症,则周围食管黏膜无异常;如静脉瘤为多发性,则各个静脉瘤之间有正常食管黏膜间隔而非连续性;如与食管静脉曲张并存,其间也间隔有正常食管黏膜。

1.3内镜下表现

本组例食管静脉瘤患者,共检出血管瘤体颗,多呈蓝色或浅蓝色,个别呈绛紫色及橘黄色;其中单发例(79.8%),多发45例(20.2%),大多呈半球样隆起;瘤体大小0.2~1.5cm;病变位于颈段15例(6.73%),胸上段82例(36.77%),胸中段60例(26.91%),胸下段及腹段66例(29.59%);其中出血5例;伴发反流性食管炎24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5例,溃疡性疾病(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食管憩室2例。

1.4治疗情况

其中5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胃镜提示食管孤立性静脉瘤,且上消化道内有新鲜血迹或咖啡色液体,静脉瘤表面有点片状糜烂或覆血痂,同时胃镜排除上消化道其它可能引起出血病灶。静脉瘤直径为0.5~1.5cm;其中颈段2例,胸上段1例,胸中段1例,胸下段1例,2例静脉瘤表面有点片状糜烂,3例静脉瘤表面覆血痂。行内镜下透明帽辅助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注射剂量(0.5~1.5)ml,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异位栓塞等并发征,术后常规应用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药2周,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静脉瘤消失,食管黏膜光滑、完整,局部无明显瘢痕。随访1年,未再发生呕血、黑便等症状。余病例未予特殊处理。

2

讨论

食管静脉瘤系食管孤立性蓝色或浅蓝色黏膜下静脉扩张呈局限性隆起,是一种少见疾病,日本命名为孤立性静脉扩张,其检出率0.62%~1.3%[3]。国内有文献报道其检出率为0.59%[4]。我院近5年的检出率为0.46%,与国内报道相近。其发病机制为食管上皮或黏膜下固有静脉丛,部分由于先天或后天性血管闭塞、狭窄,导致近端血管扩张呈孤立性、散在性或连续性的囊状静脉瘤,血流方向无规律[5]。对与本病的诊断需与以下疾病做鉴别:食管静脉曲张,此病多发于食管中下段,呈连续性、纵形条索状曲张,且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背景[6]。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此病系家族性表皮血管瘤,生长在口、舌、咽及消化道等,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7]。此外还有潴留性囊肿及小的黏膜下肿物等与该疾病相鉴别。

静脉瘤一般增长缓慢,出血几率较少,偶有间歇性出血,且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临床一般不予积极治疗。但当患者进食粗糙食物、医源性活检或内镜擦伤时,少数可出现致命性大出血[8]。故活检为禁忌证,因活检可引起大出血,若误检,病理可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混合瘤[9]。因此检查时更应该动作轻柔,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应积极采取内镜下治疗措施。

临床上对于孤立性食管静脉瘤内镜下治疗措施较多,包括套扎、硬化注射、化学药物、激光微波等,尤其硬化治疗临床应用较多,效果肯定,费用低。使用可分离式尼龙环套扎和皮圈套扎术治疗孤立性食管静脉瘤,尤其对于有较大梗阻症状和潜在破裂危险的患者有较好效果[10-13]。但由于套扎器属一次性产品,价格昂贵,故临床推广受限。目前认为,硬化剂注射是食管静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14],常用的硬化剂有聚桂醇、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等,硬化剂加少许美兰作指示剂,能方便确认硬化剂注射在静脉瘤体内,减少穿孔的发生。除单用硬化剂治疗外,目前也有硬化剂联合药物内镜下注射效果良好的案例,何伟等报道,胃镜下注射鱼肝油酸钠联合组织粘合剂-氰基丙烯酸烷基酯注射治疗即时止血效果明显,对肿瘤有一定消减作用,能有效防止术后再出血事件的发生,安全性很高[15]。除硬化剂注射治疗之外,化学治疗药物,如平阳霉素和博来霉素等,近年来在血管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程亚丽等[16]报道内镜下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孤立性食管静脉瘤相较鱼肝油酸钠有效率更高,且术后并发症等低。

本组例患者,其中5例以消化道出血入院,确诊为食管静脉瘤破裂出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预后良好。因此,对于明显出血的食管静脉瘤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

硬化网

投稿邮箱:zgyh

tytiu.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xg/105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