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6787181.html

母猪裂蹄是当前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很常见的一种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蹄角质增生龟裂、蹄壳变硬、变脆出现破裂,造成猪步态不稳、悬蹄、跛行甚至爬行,伴有局部疼痛,卧地少动的现象,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寿命,也是造成母猪非正常淘汰的主要疾病之一。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寒冷,空气干燥,一些规模猪场所饲养的母猪很容易发生本病。10-12月和次年1-2月,以12月、1月最为严重。发病率在4~5%左右。

一、母猪裂蹄的原因

1、品种和自身因素

(1)品种

该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种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发生。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外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发病率很低。

(2)不同阶段、不同年龄

后备母猪和青年妊娠母猪蹄壳薄嫩,无法承受迅速增加的体重,容易出现裂蹄。

2、环境因素

(1)气候因素

此病每年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干燥时发病率最高,春夏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暖转凉,由于猪体的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病。

(2)栏舍因素

A、母猪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的多,这直接与圈舍地面的光滑度有关,地面越粗糙发病机率越大,反之地面越光滑,发病的机率则越少。

B、地面的坡度太大,造成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均,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后蹄易损伤。

C、新猪舍的水泥地面还未完全熟化,碱性较强,在遇水的情况下接触猪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期的接触会使蹄壳变软,容易开裂。

D、在圈面结构方面,集约化限位栏饲养的猪肢蹄外伤显著多于水泥地面散养的猪;水泥地面饲养的猪蹄底增生(35.75%)显著高于漏缝地板饲养的猪(27.91%)。

E、地面潮湿,蹄壳易变软,耐压程度大大降低,加上潮湿的地面太滑,蹄部被损伤的机会增大。

3、饲料营养

(1)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容易造成蹄破裂。

(2)微量元素

缺硒时,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

缺锰时,导致蹄部关节处异常变形,肢蹄横裂;

缺锌时,蹄底裂或侧裂(竖裂);

慢性氟中毒,也会引起蹄裂。

重金属镉中毒,也会引起蹄裂。

(3)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参与合成蹄的角质蛋白,氨基酸不平衡,含硫氨基酸不足将影响蹄的生长和代谢。

(4)维生素

维生素D缺乏时,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或关节肿大等,使种猪的四肢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规模养殖场,猪群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容易诱发此病。

生物素缺乏时,蹄部角质蛋白合成受阻,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造成蹄壳龟裂、横裂、裂缝出血等。影响生物素吸收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A、饲料中含有生物素拮抗物,如磺胺类药物,影响生物素的吸收。

B、饲料氧化酸败,影响生物素的吸收。

C、饲料中亚油酸的含量也影响生物素的吸收。

D、霉菌毒素、肠道疾病也影响生物素的合成或吸收。

4、饲养管理

(1)消毒不当:空栏消毒后,由于栏舍周转或其它原因,往往对消毒过的栏舍清洗不够,加上地面未完全干燥就转入了母猪,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致使蹄壳受损。

(2)气候转凉时,未加强栏舍的防风防寒,栏舍不保温,易引起蹄裂。

(3)有条件的猪场可保持种猪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可促进骨骼的生长。

5、疾病

(1)猪疥螨感染

病猪患部极痒,到处摩擦。蹄部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疱,久而久之产生破溃结痂和龟裂等严重的表现。

(2)丹毒性关节炎、链球菌性关节炎和嗜血杆菌性关节炎、支原体性关节炎、棒状性关节炎等疾病均可引起蹄病。

(3)霉菌毒素、肠道疾病

影响生物素的合成或吸收。

二、母猪裂蹄的防治措施

1、选育抗肢蹄病的品种

通过肢蹄结实度的选择,改良肢蹄结构,并使整个体型发生变化,从而增强抗此病发生的可能。对体型过大、肢蹄过于纤细、单位面积支撑骨负重过大、易引起肢蹄损伤的个体,应坚决淘汰,不留种用。

2、改善饲料营养

给母猪饲喂全价平衡的配合饲料,确保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亚油酸的供给量。

(1)要保证钙、磷足够的供给量和恰当的比例。

(2)保证锌、硒、锰等微量元素的供给量:建议在母猪饲料中添加蛋氨酸锌/甘氨酸锌、蛋氨酸锰/甘氨酸锰、酵母硒等有机微量元素。

(3)确保生物素的添加量:强化生物素的添加量,建议在母猪日粮中添加0.5-1.0ppm生物素。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更应强化生物素的添加量。

(4)保证维生素D3的添加量:建议在母猪日粮中添加-IU/Kg维生素D3。

(5)保证亚油酸的供给量

自然干玉米中亚油酸含量丰富,且未受到破坏。膨化大豆和豆油中均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对生物素的吸收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配制易发生裂蹄的种母猪饲料时,建议采用自然干玉米,而不选用烘干或陈玉米,添加豆油或一定比例的膨化大豆,以提高种母猪对生物素的利用率。

3、改善猪舍地面结构和质地

水泥地面要保持适宜的光滑度和倾斜度(但必须小于3度),地面无尖锐物、无积水,不能太粗糙。集约化养猪场地面最好采用环氧树脂漏缝地板;新建水泥地面的猪栏必须用醋酸溶液多次冲洗,晾干后再进种猪,以免由于碱性腐蚀猪蹄而造成裂蹄。

4、加强饲养管理

(1)特别是每年秋末、冬季和早春季节,应定期让母猪到户外活动,锻炼趾蹄,接受阳光,这样做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和生物素的吸收。

(2)气候转凉时,要加强栏舍防风、防寒和保温。

(3)保持栏舍地面干燥,不能有污水或尿液。

5、防止继发感染

在运动场进出口处设置脚浴池,池内放入0.1-0.2%福尔马林溶液,对发病母猪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已发生或刚发生裂蹄的猪经消毒后,用氧化锌软膏对症治疗;因蹄裂、蹄底磨损等继发感染,肢蹄发炎肿胀,可用青霉素、鱼石脂等治疗;也可用松馏油或鱼石脂涂抹裂蹄处;可用硫酸铜(4-6%)对裂蹄进行消毒,硫酸铜浸涂裂蹄可以起到消毒杀菌、收敛伤口的作用;也可喷土霉素或普鲁卡因加青霉素于封闭蹄上部有肌肉处,消毒后松馏油涂抹,以避免伤口进一步感染与恶化,也可减少水分蒸发所带来的刺激。流血或感染伤口处要涂碘酊。

附表:母猪配合饲料微量元素推荐添加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xg/101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