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窗格提示:每期更新,点开查看 平台首页 医学笔记 医学试题 医学图谱 执业医师 医学考研 医学视频 医学百科 助理医师 全科医师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医学资料共享平台提示:此导航窗格点击相应的模块即可查看相关内容,导航窗格每期更新中,最新导航窗格请查看最新一期文章推送。 医学笔记 当前位置《口腔组织病理学》更多第十七章口腔颌面部囊肿 概述 定义 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外围有囊壁包绕。 一般病理学特点 口腔颌面部囊肿由囊壁和囊腔构成。囊壁大多数由两部分 1.上皮衬里:和囊腔紧邻 2.纤维结缔组织壁 假性囊肿pseudocyst 颌骨是人类骨骼中最好发囊肿者 二、分类 (一)颌骨上皮性囊肿 2.炎症性 (1)根尖囊肿 (2)残余囊肿 ()牙旁囊肿 (二)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1.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2.鳃裂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4.畸胎样囊肿 5.粘液囊肿、舌下囊肿 第一节牙 源 性 囊 肿(odontogeniccyst) 牙源性囊肿是指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 它们可以是炎症性的(如根尖囊肿),也可以是发育性的(如含牙囊肿)。 衬里上皮来源 1.牙板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 2.缩余釉上皮 .Malassez上皮剩余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 又称始基囊肿,但尚有争议.较多见. 临床表现 年龄:10~29岁,40~49岁。 性别:男性较女性多见。 部位:下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升支为最常见. 生长方式独特: 在颌骨内沿阻力小的骨小梁生长. 症状:(有隐蔽性)大多数无明显症状,继发感染后可出现疼痛、肿胀、有脓或液体流出.甚至引起病理性的骨折. X-线:单囊或多囊型放射透光区,囊腔 边缘平滑或呈扇形。 病理改变 肉眼:单囊或多囊,囊壁薄. 囊腔内含有黄白色发亮的角化物或干酪样物质,有时囊液较稀,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镜下: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厚度一致的复层扁平上皮,常由5~8层细胞组成,一般无上皮钉突; ②上皮表面呈波浪状或皱褶状,表层角化多呈不全角化; ③棘细胞层较薄,常呈细胞内水肿; ④基底细胞层界线清楚,由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深且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 ⑤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但合并感染时,增厚的囊壁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可发生不规则增生,出现上皮钉突,角化消失; ⑥纤维组织囊壁内有时可见微小的子囊和(或)上皮岛。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上皮内的增殖细胞数显著高于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 正角化的OKC与典型OKC不同: 1.正角化的OKC上皮表现葱皮样表面角化层,粒层明显, 2.其基底层薄呈扁平状。 3.其增殖活性低于典型OKC,且术后复发率低。 生物学特性 生长有局部侵袭性 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 内衬上皮可发生瘤变甚至癌变,可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并发。 复发原因 1.囊壁薄、易破碎、手术难以完整摘除,残余囊壁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2.囊壁内有微小子囊或卫星囊 3.局部侵袭生长,骨小梁之间 4.可能来源于口腔粘膜上皮 5.不全角化的复发率高于正角化 组织来源 1.牙板上皮剩余 2.口腔粘膜,特别是下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升支部邻近的粘膜上皮。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颌骨囊肿—基底细胞痣—肋骨分叉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较年轻,常有家族史 含牙囊肿dentigerouscyst 又称滤泡囊肿,指包含一个未萌牙齿的牙冠并且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 一、临床表现 年龄:10~9岁 性别:男性较女性多见 部位:下颌第三磨牙区多见 X线检查为一境界清楚的透光区,内含未萌出牙的牙冠病理 肉眼:囊壁较薄,内含牙冠,囊壁附着于牙颈部,囊液多黄色 镜下: 薄,2-5层衬里上皮,无角化,无钉突,类似于缩余釉上皮; 继发感染:囊壁内有炎细胞. 40%囊肿上皮可发生粘液化生;某些病例可出现区域正角化;囊壁内可有牙源性上皮岛。 生物学特性 术后很少复发,预后较好. 组织来源 缩余釉上皮和发育成熟的牙釉质表面之间或缩余釉上皮之间液体聚积而成。 根 尖 周 囊 肿Radicularcyst 概述 最常见牙源性囊肿 病理形成;常发生于死髓牙的根尖部 残余囊肿 residualcyst 临床表现 20-49岁,男性多见; 上颌切牙和尖牙多见 较大囊肿可引起颌骨膨隆,唇颊侧骨壁变薄,乒乓球样感 X线:根尖区一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区,边缘整齐,界限清晰,部分周围有薄层阻射线 病理 肉眼: 囊肿大小和囊壁厚薄不一;多数囊壁已破裂 镜下: 上皮无角化,钉突不规则增生、融合成网状 上皮细胞间水肿、中性粒等浸润,无连续性 囊壁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晶体。 有时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透明小体,呈弓形,环状、发夹状或棒状,均质、嗜酸染色。可能为出血的缘故或上皮的产物。 第二节 非牙源性囊肿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 发生部位:腭中线前部 切牙管囊肿和腭乳头囊肿 来源于:鼻腭导管上皮剩余 病理 衬里上皮变异较大,近口腔部的囊肿常为鳞状上皮;近鼻腔部者常为呼吸性纤毛柱状上皮。 结缔组织囊壁内特征性地含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即通过切牙管的鼻腭神经和血管。 囊壁内有时可见小灶性粘液腺和散在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 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部位:多见于口底及面部皮肤,表面光滑,界限清楚, 病理 表皮样囊肿: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囊腔,结缔组织囊壁内没有皮肤附属器 皮样囊肿:囊壁内含有皮肤附属器,如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 囊腔内含有嗜伊红的角化物质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囊肿壁经常受到破坏,结缔组织接触到囊肿内的角化物后常导致炎症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鳃裂囊肿 branchialcleftcyst(颈淋巴上皮囊肿) 部位:常位于颈上部,下颌角附近。 发生于肩胛舌骨肌以上多为第二腮弓来源(95%) 其他为第一、三、四腮弓来源。 临床表现: 一般在青春期出现肿块,境界清楚,活动,无明显症状,继发感染可伴疼痛;多数单侧. 病理改变: 囊肿内含黄绿色或棕色清亮液体,有时为胶样或粘液样。 镜下:见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纤维囊壁内含大量淋巴样组织,形成淋巴滤泡;但发生于第一腮裂的囊肿少见淋巴组织.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tractcyst) 由甲状舌管残余上皮发生的最常见的颈部囊肿. 青少年多见. 组织发生胚胎时,内胚层上皮增殖内陷形成一向下行的袋状突出物即甲状腺始基(舌盲孔),甲状腺始基下行过程带有中空的管即甲状舌管. 胚胎第6周时此管开始退化,第10周时此管消失。 若导管不消失或发育异常,可产生各种病损,如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瘘或甲状腺迷走组织。 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部位,以甲状舌骨区发生者最多见。 病 理 衬里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可有纤毛。有时衬以复层鳞状上皮或呈现二者的过渡形态. 纤维性囊壁内偶见甲状腺或粘液腺组织。 甲状舌管囊肿可恶变成为乳头状腺癌,但几率较低. 粘液囊肿 1.粘液外渗型:导管破裂引起,囊肿无上皮衬里 2.粘液潴留型:导管堵塞引起,囊肿有上皮衬里 多发生于下唇黏膜,表面为淡蓝色 舌下囊肿 是一种临床名称,指发生于口底的外渗型或潴留型囊肿 医学资料共享平台友情提:此导航窗格搭建升级中,每期更新,最近一期请查看最新一期推送! ?推荐:《生理学》思维导图 ?干货:《生物化学》思维导图 ?收藏:《药理学》思维导图 ?人体解剖学试题(按章节) —医者盟资料库— 如果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医者盟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医学资料 医者盟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的费用白癜风治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