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概述 是淋巴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多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国内以50~60岁发病率高。主要侵犯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 分类 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形态 淋巴结显著增大。呈类圆形和圆形。多数为多发,可以局限在一个解剖部位,也可以在多个解剖部位同时发生肿大淋巴结。 超声表现 1.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2.典型血流改变(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恶性淋巴瘤超声表现 1.淋巴结肿大多为多发趋于圆形L/T2 2.边界稍模糊淋巴结门狭窄或消失 3.皮质呈向心性增宽和偏心性增宽 4.髓质及门部变形偏向一侧 5.淋巴结内部回声为较均匀极低回声 6.部分淋巴结可相互融合 7.CDFI:在淋巴结周围中心均可见到彩色血流信号从淋巴结门主干出发分出较多分支伸向皮髓质分布整个淋巴结血流信号为所有肿大淋巴结中最丰富 8.PWD:为高速低阻频谱RI:通常≤0.6 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转移癌 概述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lymphnodemetastatic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发病原因 颈淋巴转移癌与其解剖特点有着重要关系。颈深淋巴结位于颈深部包围筋膜(investingfascia)和锥前筋膜(prevertebralfascia)间,共有10组,约余个。淋巴结周围绕有颈动脉、神经、肌肉及颈部脏器等。 颈部淋巴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全身淋巴液均可经此处引流。如鼻咽部淋巴引流经咽后外侧淋巴结汇入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口底部淋巴管进入颏下淋巴结,然后汇入颌下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胸腹腔管液汇入胸导管,然后引流至锁骨上淋巴结等。因此全身的癌肿一经侵犯淋巴系统,均有可能转移至颈淋巴。肿癌转移至颈淋巴常通过3种途径: ⒈从淋巴管转移,最常见。 ⒉循血行转移至淋巴结的被膜及小梁的血管中。 ⒊癌瘤(如涎腺及甲状腺癌瘤)直接侵犯附近的淋巴结。 超声表现 1.淋巴结肿大多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2.长径与横径之比(L/T2) 3.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与原发灶回声类似。呈不均匀低回声或者高回声,内部可见钙化灶(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或乳腺癌转移)。 4.部分为液实性混合回声或无回声 5.淋巴结皮质不均匀或消失 6.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 7.淋巴结肿大,周边包膜不清晰。淋巴结之间可以融合。 8.转移淋巴结内可以有多血供和少血供,以多血供者多见。多血供者血供多杂乱,失去正常淋巴结的走行。 纵横比接近1,淋巴结门结构消失 黑色素瘤腹股沟转移转移,呈“偏心靶环”征 销售咨询网店负责人赵总手机和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白癜风中药
|